文/本刊記者 李雪敏
水是生命之源,糧食是萬物之基。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正逐步完善。也許你會質疑,糧食作為滿足人體基本需求的必需品,需要創新嗎?當然,面對巨大的人口壓力及可耕種地面積的減少,糧食產業的發展成為關鍵問題。

新加坡亞太期貨交易所CEO朱玉辰先生(左二)與安徽大糧董事長謝文強先生(左三)正對國內糧食交易市場狀況做深入探討

糧食產業關乎國計民生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作為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糧食流通安全則更關乎國計民生。“十一五”以來,我國糧食產業有了長足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糧食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從量到質的飛躍。但是在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中,仍然存在市場化流通、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歸根到底,還是應當加強對糧食產業的管理。伴隨著糧食產業化步伐的加快和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糧食經紀人正在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安徽大糧糧食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糧交易)成立于2016年,是中國首家將具備國際化標準專業糧食經紀人服務嵌入糧食現貨交易環節的第三方經紀人服務機構。大糧交易提出的新型糧食經紀人是集精通金融、糧食、服務為一體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將數據分析、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成為經紀人服務的兩大抓手。
目前來看,眾多地區的糧食交易并沒有糧食經紀人存在,絕大部分是農產品種植戶直接與收購商進行交易,從而對糧食的流通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總之,糧食經紀活動主要是加快糧食的市場化流通,積極促進糧食資源優勢向商品優勢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而糧食經紀人在這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溝通作用、中介作用,糧食經紀人可以把本地優質的糧食介紹給市場,把市場需求和市場生產緊密地聯系起來,在本地形成強大的商品優勢,使資源優勢快速轉化為市場優勢。
糧食經紀人作為生產和消費的紐帶,一邊連著農民的生產,一邊連著市場的需求,如何使農民的生產經營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糧食經紀人可以發揮很大的優勢。除此之外,糧食經紀人是促成農民與他人交易的關鍵聯結點。糧食經紀人可以根據糧食流通市場的情況,傳遞調整糧食種植結構的信息,以進一步加快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當地農民增收。
大糧交易的經紀人服務主要實現了資訊、物流、金融、交易等環節的有效銜接與貫通,全面提升糧食交易效率,為糧食種植企業提高收入解決賣糧難的實際困難,為糧食加工及貿易企業解決交易不通暢的現實問題,為糧食收儲企業解決高庫存壓力。大糧交易以經紀人服務為杠桿、以行業研究數據為基石、以調動行業資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驅動,促進糧食的跨區域流通,健全糧食科技服務體系,引領糧食交易行業創新發展。
據了解,大糧交易經紀人主要分為三個方向,分別分為買方經紀人、賣方經紀人和執行經紀人三種。買方經紀人主要負責買方交易商指定聯系人在大糧交易系統中進行標的信息的錄入。賣方經紀人主要負責根據買方所提出的服務需求聯系承儲公司,并對所需出庫人員、機械設備使用、封裝配套材料等進行核算并報價。執行經紀人主要負責糧食購銷合同簽署后,代表買方在賣方糧食保管倉庫監督和協調糧食出庫過程。其中經紀人服務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其一是交易階段,其二是交割階段。交易階段主要包含陪同驗貨、匹配糧源、行情分析、交易代理、市場調研、采購方案制作等。交割階段主要包括出庫質檢、物流服務、出庫協調等。
糧食交易僅僅依靠經紀人是無法順利完成的,離不開交易平臺這個巨大的幫手。大糧交易平臺手機版作為交收信息平臺,可以為糧食出庫做全程信息記錄與追蹤,幫助客戶更高效地做好糧食的信息記錄,高效融合市場各方面資訊信息、行情變化、現貨價格走勢等,為廣大的糧食從業者提供最新、最準確、最完善、最詳細的報價信息。并且借助較為詳細的大數據分析,及時為客戶提供交易預警、實現資產增值。大糧交易系統有著多樣化的交易市場平臺,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多種交易市場,并全國首創實現市場四方交易模式,加快糧食市場化流通。

水稻專家王一勝教授(右二)赴產區現場調研指導
當然,大糧交易中心不只是一個糧食交易的平臺,也不是互聯網與傳統貿易法人普通融合。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看到,所有糧食現貨報價,糧食流通價格每日更新,現貨信息可以及時傳遞到大眾,具備專業的交收服務以及交割服務,進行最新的市場分析,研報點評等。
2017年,大糧交易在安徽省糧食與物資儲備局、阜陽市政府、潁東區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歷時 14 個月,完成自主開發擁有12項國家知識產權的核心工具“大糧交易v2.0系統”,并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上線試運營。此系統的試運營預示著安徽省糧食流通行業將與國際接軌,進入全新的發展篇章。全新的糧食現貨線上交易及線下交割服務體系,將為糧食現貨的流通提供公正、公開、透明、便捷、安全的交易平臺,有效解決了目前糧食現貨流通信譽低、跨區域交易不便利等諸多難題,為糧食市場化流通開辟了全新通道。
經過一系列的發展,大糧交易承接了安徽省政策性糧食交割服務及糧食流通信息化追蹤業務。大糧交易創新設計并應用的“人+系統”特色服務體系,將全面完善安徽省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有效解決糧食流通領域存在的糧食交易后服務不完善、出庫不可追蹤、企業購糧入庫真實性無法追蹤、糧食跨省流通的量級不可跟蹤統計等難題。糧食出庫后無法進行流向追蹤目前是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各省糧食管理部門急需解決的難題。安徽模式的試點成功,將會對其他省市產生重大的影響,將為所在地區提高 GDP、稅收做出重要貢獻。

大糧交易v2.0系統正式上線

大糧交易糧食流通全程信息記錄與追蹤流程圖
經過近兩年的安徽省內經紀人布局和培訓,大糧交易目前已實現對安徽省內 47個主要糧食生產及加工區域的主流糧食品種現貨流通每日報價。糧食流通信息化追蹤,將為大糧交易積累區域糧食流通量、加工量等數據。通過兩年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大糧交易目前已成為安徽省內糧食流通價格數據權威機構,為大糧交易在安徽建立中國首個糧食現貨指數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
大糧交易在全國主要糧食生產和銷售區域設立營業部,公司將在五年內于全國建設55~60家直營營業部。目前已建設運營營業部四家,分別為阜陽營業部、合肥營業部、淮北營業部、馬鞍山鄭蒲港營業部。各營業部實地拜訪企業1600余家,成功開發會員企業850余家,已實現交易、交割服務的會員單位400余家。
為實現安徽省專用品牌糧食戰略,充分發揮安徽糧食大省的本地資源稟賦,充分利用馬鞍山市鄭蒲港作為安徽省實施“跨江聯動發展”戰略決策中的戰略地理優勢,推動鄭蒲港成為中部地區連接長江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貨運節點港,加速大糧交易長江口岸服務體系建設,從而提高安徽在全國糧食版圖中的重要作用,大糧交易將攜手安徽省政府發展新型糧食流通服務企業,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服務創新為主體,政府參與扶持的資源集聚方式,為即將到來的糧食產業新格局打造尖兵利器,共同實現“大糧創造,安徽榮耀,中國力量”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