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小得盈滿"/>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于鵬翔
五月,對于我國北方大多數地區的朋友來說路邊的樹木還泛著新綠,春意盎然。所以,對于五月間要歷經的兩個節氣——立夏和小滿,北方的朋友可能會有些納悶兒,夏天來了?古人是不是搞錯了?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吧!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夏天就要開始了。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就已經確立,是古人劃分春夏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假大”則指植物拔節長大,進入快速生長期。這說明到了立夏時節,春天播種的植物正煥發無限生機。《逸周書·時訓解》寫道:“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螻蟈是一種在鄉間很常見的昆蟲,王瓜則是一種可以當作中藥的植物。這句話就是說,夏日來臨,昆蟲開始鳴叫,蚯蚓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田埂間的野菜爭著冒出頭來,這描寫的正是立夏時節的物候。不只在地上,在天空中,“斗指東南,維為立夏”,北斗七星指向東南方向,就是立夏節氣。可見,北斗七星不僅可以指示方向,還可以指示時間。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部和北部相距甚遠,所以同一個節氣,南北方的情況并不相同。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攝氏度以上時才是夏季的開始,而立夏前后,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才算真正到了“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上下,正是“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在湖南有“立夏日晴,必有旱情”的農諺,而在湖南旁邊的江西卻有“立夏晴,雨淋淋”的說法。同樣是立夏時晴天,為什么一個地方有旱情、另一個地方雨淋淋呢?我們知道農諺只是農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并不是準確的氣象預報。但是這些農諺能夠歷經歲月流傳至今也并非毫無道理,雨水由云帶來,而這些云正是暖濕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而成。它們就像一架自東向西從海洋上緩緩飛來的降水飛機,飛到哪里就把雨水帶到哪里。江西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若是立夏時晴,說明雨帶還沒有移動過來,過些日子就會降水,并不用擔心。但是若到了立夏時節,更靠西的湖南還沒有降水的痕跡,則有可能是這一年的暖濕空氣來得晚,莊稼等不及雨水,農田也就出現了旱情。


據《禮記·月令》記載,立夏之日,天子會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夏天的到來,并指派官員到各地督促農民耕作。這種迎夏的儀式在當時是十分莊嚴、隆重的,因為人們覺得這會影響一年的收成。在民間,也有很多立夏的習俗,比如饋贈“立夏蛋”,就是人們相互饋贈用紅茶或胡桃殼煮熟的蛋,有的人還會用彩線編織蛋套,將立夏蛋掛在孩子胸前或床帳上。據說孩子們掛了立夏蛋,夏季就不會因天氣炎熱而患上一些夏季病癥。可見,在沒有電扇和空調的古代,小朋友們要想健健康康地度過炎熱的夏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這時,我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飽滿,但還未成熟,所以叫小滿。所謂“滿”指的是很多谷物的“灌漿”過程,而灌漿就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蛋白質和積累的有機物質儲存在籽粒中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像吹氣球一樣,灌入的氣體越多氣球越大,只不過吹鼓籽粒的是植物從陽光、土壤和水分中獲得的實實在在的能量。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就是說,到了小滿時節,苦菜已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開始枯萎;三候之時,麥子就成熟了。
在小滿這個節氣中,雨水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謂“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在這個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降水直接影響農作物的栽種、生長,在南方地區如果小滿時節降水稀少,就會影響之后芒種時節栽插水稻,而在北方地區則會影響小麥的生長,直接造成秋季收成的減少。
在江南地區,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其中尤以水車為重中之重。水車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灌溉工具,長得很像摩天輪,但要比摩天輪小很多,是由一個大輪子和很多根支撐輪子的輻條組成。每根輻條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水車通常就建在河流之中,河水沖來時,借著水的推動力輻條緩緩轉動,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到達頂端后,水斗又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中,流到灌溉的農田里。在浙江海寧有“搶水”儀式,由年長的執事者與各家各戶約定日期、安排準備,大家在黎明時分一起出動,點燃火把,一起品嘗麥糕、麥餅、麥團……之后,大家還要一起踏上小河中的水車,所有水車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場面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