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5月17日,百度今年一季度的財報發布,公司上市14年以來首現虧損,虧損了3億多元,而去年一季度百度還有67億元凈利潤。這家備受爭議的互聯網公司衰退的速度,超出想象又在情理之中。
在搜索領域占絕對優勢的百度,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爛的?有人說,壟斷、不創新,不以客戶利益為重,就難免不被市場拋棄。更有人用曾經的魏澤西事件說事,將其視為“作惡”的公司。
暫時看,百度的問題是收入下滑和運營成本大增。而長遠看,百度未能及時跟上移動互聯網的快車,在人工智能、云計算、自動駕駛等新興業務上未出現殺手級的應用。百度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占有率仍超過70%。但問題是,移動互聯網主宰市場,搜索場景變了,流量主戰場變了,客戶需求也隨之而變。
百度并非不夠努力。今年一季度,百度App的日活用戶達到1.74億,同比增長了28%,其他業務的用戶量也都實現了一定程度增長。但這些增長并非依靠產品自身的吸引力,而是靠巨額資金投入換來的增長,這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
市場是無情的。在快速迭代、云譎波詭的互聯網時代,你不知道競爭對手會出現哪個方向。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搜索引擎的地位開始下降,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公司開發出算法推薦,獲取資訊的方式從“人找信息”轉變為“信息找人”,內容傳播方式變了,廣告投放方向也隨之變化。在PC時代,作為“流量入口”的百度,憑借其搜索引擎內嵌的廣告營銷業務,一時無兩。但當移動互聯網成為主戰場,以今日頭條、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端應用巨頭每天都在蠶食百度的流量和廣告。
據Quest Mobile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今日頭條日活躍用戶達1.18億,接近百度移動應用的1.45億,微信的日活躍用戶更是高達10億。更為關鍵的是,今日頭條已經在搜索業務上采取更為激進的策略,劍指百度核心業務領域。
今年4月26日,百度宣布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今日頭條,要求9000萬元賠償,同日,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起訴百度在搜索中竊取了海量抖音短視頻,同樣索賠9000萬元。其實這只是最近的一個例子,雙方的過招早已進行過多次。百度的主要盈利來源是搜索頁面的廣告,即使招來無數罵名也從未放棄。今日頭條進軍搜索業務,還抓取百度的內容,百度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報告顯示:今日頭條2018年廣告收入約為290億元,抖音的廣告收入約為180億元,為了完成銷售任務,兩家新企業就要從其他渠道虎口奪食。
2017年,“BAT”變成了“BATJ”,J是京東,當時京東的市值一度只與百度相差6億美元。而現在看,最有希望取代京東甚至百度的是今日頭條、拼多多這類“新物種”。據美國納斯達克2019年5月20日的收盤價,百度的市值為411億美元,而2018年10月字節跳動進行的新一輪融資,估值就高達750億美元。
業界認為,云計算作為未來To B業務的重要出口,不僅是阿里、騰訊角逐下半場的戰略高地,也同樣是百度“ALL IN”(孤注一擲)的領域。它究竟能不能為百度開啟“第二春”?從現在看,在尚沒有突出競爭優勢的情況下,還是先深耕好原有的一畝三分地,端正企業理念,服務好客戶吧。即使是在技術至上、算法第一的互聯網領域,口碑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