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ps
網上經常有這樣的事情:有人丟了電腦,里面存著好幾年工作的心血,于是跪地泣血哭求好心人幫忙找回電腦,哪怕只有硬盤也可以。每次看見這種請求,我都難免哀其不幸怒其不備份。我們進入用電腦做一切工作的世界已經有30年了,為什么還有人如此天真,不做備份?想當年我開始寫畢業論文,馬上訂了一份每日在線上傳備份服務,所有的內容更新都在網絡服務器上自動保存,同時本地外接硬盤還每天手動備份。我無驚無險地交上了論文,通過了答辯,終于把電子版論文升級為數本精裝硬殼紙質版。所有的備份到達了一個終點,化為現實存在的文本。這個文本仍然有備份,但不再能以極低的成本更新。
沒有電腦的時候,人們單單是為文本做備份,就制造出許多工作和文化。《玫瑰的名字》里,中世紀修士的工作之一便是文本抄寫。故事里的魔法師常常要求助于很厚的大書,那些書仿佛是印刷機發明以前的產品,也許是魔法師在多年的修煉中從各種途徑得來的。這種純手抄的個人藏書也是前人知識的備份,只不過每次備份都會引入更多變數,到后來,單是分析版本差異就已經足夠養活一大幫學者。如果曹雪芹寫《紅樓夢》像現在的網文一樣,日更三千字,瞬間在服務器上獲得無數備份,億萬粉絲爭相閱讀打賞,今天這本奇書也不會有庚辰本、蒙府本、程甲本、程乙本之分了。
在備份隨手就能做的年代不備份,似乎是不可饒恕的。然而人心微妙,應該備份而不隨手備份的人不在少數。正因如此,操作系統很體貼地發展出了自動備份的功能,而且是毫不區分地將整個硬盤的內容掃描壓縮備份。在蘋果電腦上,這種功能被稱為時光機,點進備份文件,電腦就可以回到某個時間點的狀態。(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9期 ? 圖/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