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捷 廖國杭 李文鋒
【摘要】目的 調查臨床藥師參與基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及后期干預對患者的影響。方法 甄選在我院接受診斷治療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98例作為研究樣本實施回顧性分析,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康復治療措施與后期干預措施,觀察組則有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藥師參與患者的康復治療與后期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物質生活以及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與后期干預中臨床藥師的參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時使患者用藥依從性顯著提高。
【關鍵詞】嚴重精神障礙;臨床藥師;康復治療;后期干預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2
精神疾病不僅給患者自身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負擔,而且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甚至可能對整個社會產生嚴重危害[1]。通常情況下,多數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受經濟條件的約束或監管不到位的影響,導致患者難以接受全面系統的治療,繼而導致精神疾病患者成為了危害社會健康安全的危險人員[2-3]。為此,嚴格干預治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臨床藥師參與到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與干預中的效果進行了觀察,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3月~2019年5月,甄選在我院接受診斷治療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98例作為對象,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齡19~76歲、平均(35.22±5.26)歲,病程3~20年、平均(10.01±2.5)年。所有研究對象均經《國際疾病和健康相關問題分類(第10版)》確診,其類型可分為精神發育遲滯、雙相障礙、偏執型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癥。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康復治療措施與后期干預措施,首先建立監護小組,成員包括社區干部、患者家屬、醫生、護士。其次,由專職精神科醫師擬定針對性的康復方案,并由基層衛生所和鄉鎮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登記,且安排公安機關與民政部門進行送治。從這98例患者中隨機抽選49例設為觀察組,在上述監護小組,增加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藥師參與患者的康復治療與后期干預。具體后期干預措施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用藥指導。由藥師積極鼓勵患者堅持用藥,并提供直接、有責任以及和藥物相關的服務,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的質量,將藥學服務作為縱向,且將服務模式逐漸從被動發藥轉變為主動參與到病人治療過程中,積極改善陳舊藥患關系。與此同時,通過實施藥物咨詢服務、用藥指導服務,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并增強患者戰勝疾病與促進患者康復信心的目的;(2)心理干預。心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藥師以愛心、耐心、責任心和患者進行溝通,實現心理整合,調節患者心理情緒和感受;(3)應急措施。當精神疾病患者出現突發性精神癥狀或出現肇事肇禍的情況時,需及時采取應急措施,主要指由醫療人員通過藥物、語言干預以及保護性約束等方式展開治療;(4)社區康復治療。積極對患者實施有計劃的社區康復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評價方法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實施評定(四個因子),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4];(2)使用“中文版8條目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進行問卷調查,8分為依從性好,6~8分為依從性中等,6分以下為依從性差[5]。相關評定工作均由接受專業培訓的精神科醫護人員分別在干預后每8個星期進行1次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行x2檢驗,P<0.05為間組存在顯著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物質生活以及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較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調查結果對比
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明顯較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 論
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診斷率低、治療率低、達標率低是目前我國對該病防治的普遍現象,而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則是提高患者治療達標率的重要環節[6-7]。而患者對于藥物的正確服法、儲存條件、注意事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因此引入臨床藥師與精神科醫師參與到基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慢病治療干預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8]。臨床藥師參與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及高危人員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依從性,從而起到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率和達標率的作用。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由藥師參與患者的康復治療與后期干預后,患者在用藥依從以及生活質量各因子評分方面均顯著優于沒有臨床藥師參與的對照組。由此可見,臨床藥師參與在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與后期干預中的價值顯著。分析原因:臨床藥師嚴格監管治療用藥方案,給予患者更健康處方,并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課程,并給予患者抗精神藥物及相關藥物的正確服法、儲存條件、服藥時間及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用藥指導,使得患者的藥物治療更為嚴謹,從而促使患者向有利的方面轉歸。
參考文獻
[1] 紀淑嬌.康復社區管理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5):701-702.
[2] 李 喆,楊亞黎,吳勝利,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規范管理模式及實施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35):4322-4327.
[3] 徐良雄,高 卉,劉祖松,等.100例咸寧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后期管理及康復效果的調查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0(03):218-220.
[4] 徐孟松,符 彬,鄒軍輝.精神分裂癥患者治愈后復發的相關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12):1553-1555.
[5] 周景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區管理現狀與對策的研究綜述[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3):1698-1699.
[6] 肖逸麗,吳妙新.137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抗精神病藥物的用藥分析[J].中國執業藥師,2015,12(3):3-5,16.
[7] 劉 瑞,粟幼嵩,黃 佳,等.2009~2010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藥物處方模式調查[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7,27(1):12-14.
[8] 閆俊娟,崔永華.北京安定醫院住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藥臨床使用情況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7,27(1):15-18.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