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目的 探討藥學干預在婦科門診抗菌藥物應用中的效果和體會。方法 建立管理組織,對2017年度婦科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進行復核,修訂規章制度,從2018年度開始實施藥學干預,比較干預前后用藥處方和工作質量指標。結果 經過藥學干預后,抗菌藥物使用率、用藥時間、用藥費用和藥物不良反應率等,以及處方不合格率和退換藥率指標顯著降低,藥劑科質量評分和患者滿意度顯著升高(P<0.05)。結論 對婦科門診抗菌藥物應用進行藥學干預,能顯著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提升藥劑部門的工作質量。
【關鍵詞】婦科門診;抗菌藥物;合理用藥;工作質量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2
抗菌藥物是臨床上常用的一類藥物,在各種感染性疾病和臨床診療操作的治療、預防和控制中運用較為廣泛。婦科的生殖系統急慢性感染和各種侵入性診療操作,常需要給予患者以抗菌藥物治療。但是從目前的婦科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不規范和不合理的現象,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藥物不良反應、二重感染、細菌耐藥等,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還會增加不安全因素和醫療糾紛的發生[1]。藥學干預是臨床藥師采用自身的藥學專業知識為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藥物服務,以便提高臨床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適用性。近年來,我們對婦科門診的抗菌藥物的應用進行藥學干預,提高了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中心婦科門診常規開展婦女常見病查治、生殖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臨床診療項目,藥品藥具管理科共有藥學專業技術人員3名,其中主管藥師2名,藥劑師1名。2017年處方為6852張,抗菌藥物處方1554張,占22.68%;年齡16~65歲,平均35.3±6.4歲。2018年處方為6331張,抗菌藥物處方1127張,占17.80%;年齡16~65歲,平均35.8±6.2歲。
1.2 研究方法
(1)建立組織: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由中心分管主任擔任組長,藥品藥具管理科科長擔任副組長并負責小組的人員安排、計劃制訂和監督考核工作;成員為2名具有年資較高、工作責任心較強的專業人員擔任,負責措施落實和日常監管等工作。(2)查找原因:收集2017年度婦科門診的抗菌藥物處方,按照《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門診處方書寫規范》等相關技術規范,對處方進行復核,查找出不合格的處方,并將不合格的原因列出歸類,進行分析研究。(3)修訂制度: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和文獻資料的要求,結合本中心的實際情況,制訂抗菌藥物應用的基本原則、預防性使用原則、聯合使用原則、經驗治療原則、正確給藥方法、監測與評價、審批流程、報告管理、定期評估和點評、通報和懲處等制度,于2018年度開始實施。(4)培訓學習:定期組織臨床醫師和藥師學習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等相關知識,構建科室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不斷學習先進的知識和經驗,加強溝通協同和應變處理能力,不斷提高臨床醫師和藥師的綜合素質。注重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學習,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憂患意識;培養醫師和藥師的崗位職責意識,杜絕在藥械購銷活動中的不良風氣。加強實驗室檢測水平,盡量開展各種微生物相關檢測工作,使抗菌藥物應用有規可循、有據可依。(5)處方點評:搭建臨床醫師和藥師溝通機制,加強對處方的日常審核,發現問題及時與處方醫師溝通,協調作出相應處理。定期做好處方點評和質評工作,將點評結果如實上報,納入臨床醫師的績效考核,實行獎懲分明,不斷提高臨床醫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6)監督提高:管理小組定期對抗菌藥物處方點評結果進行公布,并加強對細菌耐藥情況監測與管理,定期組織臨床醫師和藥師會商,提出監管中發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使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和規范性等工作質量成螺旋式上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2017年度和2018年度實施藥學干預管理后的抗菌藥物使用率、用藥時間、用藥費用和藥物不良反應率等處方用藥指標、以及處方不合格率、退換藥率、藥劑科質量評分和患者滿意度等工作質量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n,%)和x2比較,計量資料以x±s和t檢驗;代入SPSS 20.0軟件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處方用藥指標的比較
2018年度藥學干預后的抗菌藥物使用率、用藥時間、用藥費用和藥物不良反應率等指標顯著低于2017年度(P<0.05)。見表1。
2.2 工作質量指標的比較
2018年度藥學干預后的處方不合格率和退換藥率顯著低于降低2017年度,藥劑科質量評分和患者滿意度顯著升高(P<0.05)。見表2。
3 討 論
3.1 婦科門診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原因分析
從2017年度處方復核結果來看,婦科門診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原因主要有:①適應癥不當:一些預防性用藥未能按照藥品說明書和抗菌譜給藥,生殖道感染大多為革蘭氏陰性菌,應選擇廣譜的頭孢菌素或喹諾酮類,而非首選β單選胺類藥物。②藥物品種不當:選擇藥物時未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個體差異、孕育史、用藥禁忌證、藥物不良反應,用藥的安全性和適用性未得到有效保證。③聯合用藥不當:無充分的理由、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支持,對一些感染不嚴重、非污染類操作手術的患者,聯合應用2種及以上的抗菌藥物。④療程不合理:藥物超量使用、療程過長,給藥途徑、時機、次數不當,存在配伍禁忌等,處方缺乏經濟性和合理性考量。⑤未首選基藥:無正當的理由,未選用基藥和一線用藥,而是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二三線藥物,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社會公益性未得到體現。
3.2 藥學干預提高了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
首先建立了抗菌藥物干預管理小組,分析以往的抗菌藥物應用現狀,查找出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修訂制度和方案。加強對臨床醫師和藥師的專業技術和法律法規范的培訓學習,提高基本技能和法律意識,嚴格執行抗菌藥物相關的指南和技術規范,并定期組織考核。管理小組定期對處方進行點評,加強臨床藥師的處方干預,將質評結果上報給管理部門進行獎懲分明,有效提高了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和處方的合格率[2]。藥師和醫師之家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及時發現處方中的不合理現象和藥物不良反應,積極作出相應的處理,降低了抗菌藥物使用率和醫療風險。
3.3 藥學干預提升了藥劑部門的工作質量
藥劑人員更新陳舊的發藥觀念,掌握新型的藥學技術服務的模式,不斷加強業務知識、法律規范和團結協作的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修訂詳實的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從以往的處方調配和保證合格藥品的供應,到加強對處方合理性和適用性的審核,以及為患者提供直接的和負責任的藥學技術服務措施,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和處理;對處方質量進行點評,查找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并作出進一步整改的計劃,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保證了患者的用藥安全[3]。藥劑部門通過一系列的藥學干預措施,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評分顯著升高。
綜上所述,對婦科門診抗菌藥物應用進行藥學干預,顯著提高了藥物應用的合理性,提升藥劑部門的工作質量,促進了醫療機構的內涵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曉英.婦產科抗菌藥物應用情況調查和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3(16):116-117.
[2] 朱先林.基于處方審核的抗菌藥物應用藥學干預[J].北方藥學,2019,16(10):156-157.
[3] 廖香蘭.藥學干預前后對婦科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影響及其對策[J].抗感染藥學,2018,15(8):1331-1334.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