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星



【摘要】目的 評估貝伐珠單抗聯合FOLFIRI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25)與研究組(n=37)。治療后6~8周,評估近期療效;隨訪1年,評估患者中位無疾病進展時間(PFS);并記錄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后6~8周,研究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位PFS為7.89[95%CI(6.726,9.055)],研究組中位PFS為10.49[95%CI(9.892,11.093)]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主要以Ⅰ~Ⅱ級為主,Ⅲ~Ⅳ級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兩組不良反應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貝伐珠單抗聯合FOLFIRI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可提高臨床療效及疾病控制率,延長患者的中位無疾病進展時間,且聯合方案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關鍵詞】轉移性結直腸癌;貝伐珠單抗;FOLFIRI方案
【中圖分類號】R735.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3
直腸癌在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較高,約50~60%患者會發生同時性或異時性遠處轉移,其中約80-90%為不可切除的肝轉移,且25%的大腸癌患者初診斷時就為晚期,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預后較差。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主要采用化療手段進行治療,主要達到延長生存期、降低藥物毒性,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2]。但大部分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導致化療效果較差,疾病緩解情況不理想[3]。而貝伐珠單抗可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于治療各類轉移性癌癥,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貝伐珠單抗聯合FOLFIRI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已證實;均伴有遠處器官轉移;均具有可測量的腫瘤病灶;均無法采用手術治療;且患者的預計生存期>3個月;排除存在其他惡性腫瘤者、本研究藥物過敏者、肝腎、凝血功能異常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25)與研究組(n=37)。對照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33~72歲,平均(54.69±3.12)歲;KPS評分為43~84分,平均(76.25±1.25)分;左半腸癌18例,右半腸癌7例;轉移部位肝、肺、骨、淋巴結、其他分別為11例、4例、2例、4例、4例。研究組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35~73歲,平均(54.71±3.11)歲;KPS評分為42~85分,平均(76.27±1.23)分;左半腸癌26例,右半腸癌11例;轉移部位肝、肺、骨、淋巴結、其他分別為16例、6例、3例、6例、6例。統計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FOLFIRI方案進行化療,入院后常規檢測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治療第1 d,采用伊立替康(江蘇恒瑞醫藥公司,國藥準字H3272050)靜脈滴注,180 mg/m2;第1~2 d,采用400 mg/m2四氫葉酸鈣(江蘇恒瑞醫藥公司,國藥準字H1618323)400 mg/m2 5-氟尿嘧啶(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78766)靜脈滴注,1次/2周。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Roche Pharma (Switzerland) Ltd,進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70035)治療,于化療前的第1 d,采用貝伐珠單抗5 mg/kg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需>90 min。如患者耐受性良好,可將時間縮短,1次/2周。兩組均持續治療到病情進展或藥物毒性不可耐受。
1.3 評價指標
(1)近期療效:治療后6~8周,根據《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進行療效評斷:①完全緩解(CR):所有病灶消失;②部分緩解(PR):從最開始的病灶直徑之和減少≤30%;③:疾病進展(PD):病灶直徑之和相對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④疾病穩定(SD):病灶減少程度未達到PR,增加程度也未達到PD水平。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CR+PR+SD/總例數×100%。(2)生存分析:隨訪1年,記錄所有患者疾病無進展生存期(PFS)情況。(3)不良反應: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表現和分度標準評估不良反應情況,包括0級為無癥狀、Ⅰ期為輕度副反應、Ⅱ期為中度副反應、Ⅲ期為重度副反應、Ⅳ期表示威脅生命,毒副作用,包括腸道反應、高血壓、骨髓抑制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存分析采用Kapalan-Meier法,行Log-rank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近期療效
治療后6~8周,研究組有效率為45.95%高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疾病控制率為83.78%高于對照組5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存分析
所有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年,無失訪,患者出現疾病進展后采用局部治療或進行二線治療。死亡28例,病死率45.16%,包括對照組15例(60.00%),觀察組13例(35.14%),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3.725,P=0.054)。其中對照組中位PFS為7.89[95%CI(6.726,9.055)]個月,研究組中位PFS為10.49[95%CI(9.892,11.093)]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101,P=0.000)。見圖1。
2.3 不良反應
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主要以Ⅰ~Ⅱ級為主,Ⅲ~Ⅳ級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圖1 化療方案與聯合方案無進展生存曲線
3 討 論
FOLFIRI化療方案是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較為常用的治療手段,其中伊立替康、四氫葉酸鈣、5-氟尿嘧啶是藥物常用的藥物,其中伊立替康是細胞毒類藥物,屬于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謝物(SN-38)可與拓撲異構酶I-DNA復合物向結合,從而阻止拓撲異構酶I修復DNA缺口,最終導致細胞死亡,且與其他類型抗腫瘤藥物無交叉耐藥性,具有相加或協同細胞毒作用;5-氟尿嘧啶經過酶轉化為5-氟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腫瘤活性,可抑制DNA合成,最終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四氫葉酸鈣主要用于高劑量甲氨喋呤等葉酸拮抗劑的解救,可抑制DNA合成[4-7]。
在多個腫瘤類型中,血管生成是腫瘤發展的關鍵性驅動因素,當腫瘤直徑≥2 mm時,其存活與生長需要獨立的血液供應,當腫瘤血管生成可為腫瘤細胞提供血氧,從而導致腫瘤不斷發展、轉移[8-9]。由于腫瘤血管系統結構異常,有效的藥物無法到達腫瘤組織,因此無法抑制腫瘤的發展與轉移。而血管的生成關鍵調節因素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其受體的相互作用,高水平VEGF預后不佳[10]。貝伐珠單抗是充足人源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的單克隆抗體,通過與VEGFR相結合,使VEGF失去生物活性,從而減少腫瘤血管形成,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減少腫瘤血供、氧供和其他營養物質的供應,降低現存血管通透性,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11-12]。貝伐珠單抗是首個被批準用于腫瘤治療的抗VEGF藥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療實體腫瘤,如轉移性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腎癌等[13]。貝伐珠單抗與大部分化療藥物不同,作用于腫瘤微環境,通過與VEGF特異性結合,發揮其作用,很少出現獲得性耐藥,在化療的同時可延長患者生存,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毒副作用低的特點[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6~8周,研究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所有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年,無失訪,患者出現疾病進展后采用局部治療或進行二線治療,其中對照組中位PFS為7.89[95%CI(6.726,9.055)]個月,研究組中位PFS為10.49[95%CI(9.892,11.093)]個月,研究組中位PFS較長,且兩組不良反應主要以Ⅰ~Ⅱ級為主,Ⅲ~Ⅳ級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表明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貝伐珠單抗聯合FOLFIRI方案治療可提高近期療效,延長中位PFS,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情況。
綜上所述,貝伐珠單抗聯合FOLFIRI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可提高臨床療效及疾病控制率,延長患者的中位無疾病進展時間,且聯合方案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參考文獻
[1] 楊牡丹,劉曉玲,高 峻.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02):255-257.
[2] 馮 芬,胡 斌,招麗蓉,等.血清VEGF水平與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療效的關系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31):6136-6139.
[3] Stein A,Petersen V,Schulze M,et al.Bevac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results from a large German community-based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Acta Oncol,2015,54(02):171-178.
[4] 陳 燕,陳國明,詹 瑩,等.3種化療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5,25(32):4465-4467.
[5] 房文通,吳 迪,李 茜,等.轉移性結直腸癌3種一線化療方案的藥物經濟學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7,37(22):2271-2276.
[6] 王正洪,方 亮,蔣明東,等.FOLFOX6方案與FOLFIRI方案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及腫瘤轉移的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01):91-100.
[7] 招麗蓉,王 巍,伍 婧,等.VEGF的SNP狀態預測貝伐株單抗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長期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04):531-535.
[8] Price TJ,Beeke C,Ullah S,et al.Does the primary site of color-ectal cancer impact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J].Cancer,2015,121(06)830-835.
[9] 代懷杰,許春蕾,湯旭山,等.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療效觀察[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8,31(03):166-172.
[10] 趙源浩.靶向抗腫瘤單克隆抗體類藥物聯合常規化療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進展[J].中國藥房,2018,29(14):2012-2016.
[11] 李曉旭,榮 斌,張金迪,等.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概況[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6(34):31-32,35.
[12] 李金娜,張 穎,王 穎.不可切除轉移性結直腸癌維持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9,25(07):1322-1326.
[13] 周 明,宋媛媛,陳曉媛,等.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臨床研究設計及審評的考慮[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9,35(18):2188-2192.
[14] 焦 婉,肖菊香,鎖愛莉,等.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療效觀察[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7(01):108-112.
[15] 韓建雄,駱成俊,楊 波,等.貝伐珠單抗聯合不同化療方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9,31(10):27-30.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