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羅健

【摘要】目的 探討開腹和腹腔鏡下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行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依據隨機選取法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觀察組(50例,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治療),對照組(50例,開腹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對比最終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術后排氣、住院)各時間均較少,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較低,兩組數據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 將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術應用在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治療中,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術后發生的并發癥。
【關鍵詞】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膽囊切除;開腹;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1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疾病,若治療不及時,極易發生感染,因此威脅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臨床上針對該疾病主要外科治療,但不同的手術方式,其臨床效果存在明顯差異,為探尋最佳的治療方案,本文對比了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和開腹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篇選取病例時間為2014年1月~2019年1月,選取的病例為100例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將所有患者共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各50例,觀察組女23例、男27例,平均年齡(42.0±3.0)歲;對照組24例女、26例男,平均年齡為(42.5±3.1)歲。組間患者基本資料數據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開腹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手術采取全麻處理,患者行仰臥位,在患者上腹部位實施手術切口,逐層分離后充分暴露膽囊,將膽囊動脈及膽囊管進行結扎離斷后,探尋到膽總管并抽干膽汁,然后取出結石,潛行剝離膽囊,最后進行壓迫止血,術后放置引流管及抗感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治療,手術采取全麻處理及仰臥位,腹腔鏡采用四孔法,成功建立氣腹后,充分暴露膽總管,穿刺引流膽汁后,切開膽總管取出結石,然后置入纖維膽道鏡,詳細探查結石清除情況,隨后膽囊動脈結扎后切斷并且切除膽囊,術后留置T管,并留置腹腔引流管,術后給引流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術后排氣、住院)時間及術后發生的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SPSS 20.0,計量資料=(x±s)描述,用t檢驗;計數資料=n(%)描述,檢驗應用x?,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時P<0.05。
2 結 果
2.1 組間手術指標比較情況
兩組對比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術后排氣、住院)時間及術后發生的并發癥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 論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該病主要是指發生在膽囊和膽總管內的結石,膽汁淤積、膽道感染和蛔蟲等病癥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1]。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針對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疾病采取了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該手術方式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安全性高、適應癥廣及視野清晰等優點[2]。因此在手術過程中可有效避免對患者其它臟器造成的損傷,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而且能夠將膽總管內結石徹底清除,從而提高了患者術后身體恢復速度,因此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3]。本文最終統計學結果也證實,采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的觀察組患者最終療效明顯提高,其中手術中的出血量、術中所用時間、術后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均減少,而且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降低。
由上可得,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加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減少術后患者發生的并發癥,促使患者身體恢復速度加快。
參考文獻
[1] 劉國松.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1):106-108.
[2] 趙 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2):109-110.
[3] 鄭 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8,28(4):36-38.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