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楨
【摘要】目的 探究保守治療急性闌尾炎對后期闌尾切除術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 開展平行研究分析,分別觀察首次發病患者與保守治療干預的急性闌尾炎患者,比對2組手術效果。結果 研究組闌尾切除術效果及預后情況均異于首次發病患者(P<0.05)。結論 急性闌尾炎患者接受保守治療,一定程度會增加闌尾切除術難度,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關鍵詞】保守治療;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2
闌尾炎為臨床常見急腹癥,臨床依據炎性侵襲的臨床表現及發病時間等差異,將其分為慢性闌尾炎及急性闌尾炎兩種,臨床針對慢性疾病多建議進行保守治療,但是針對急性發作,開展早期闌尾切除術尤為重要。但是考慮部分患者對疾病認知存在一定誤區,部分闌尾炎疾病初始發病會被患者認作慢性疾病,進而采用藥物保守治療,延誤治療時機;亦或是患者恐懼手術治療,選擇保守治療,上述因素均對闌尾切除術具有一定影響,本研究特針對保守治療對急性闌尾炎切除術的影響進行分析,收集筆者醫院6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客觀分析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課題將筆者醫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為客觀對象,共計68例,病例采集時間為2017年8月~2019年9月,依據患者發病情況分組,其中34例患者為初次發病,直接接受闌尾切除術治療,設為對照組,男女性別比均衡,年齡平均值(25.01±0.95)歲,其中15例患者表現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9例患者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其中34例患者于闌尾切除術之前接受保守藥物治療,設為研究組,男女性別比均衡,年齡平均值(26.01±0.92)歲,其中18例患者表現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7例患者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客觀分析2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客觀資料,結果提示差異均衡(P>0.05)。
納入原則:(1)收集到的68例客觀對象均滿足內科醫學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依據,患者依據其既往史、臨床癥狀及血液常規檢查確診;(2)獲筆者單位安全管理委員會及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排除原則:(1)既往有腹部手術患者;(2)為穿孔性闌尾炎及壞疽性闌尾炎患者;(3)血液疾病及精神疾病異常患者。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術前接受保守治療,在患者入院時予以頭孢呋辛那藥物資料,混合0.9%濃度的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靜脈滴注治療,聯合予以患者進行甲硝唑氧化鈉注射液進行治療,分別每天的早晚各服用一次,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在一個月內炎癥復發,到醫院接受闌尾切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入院確診后直接接受闌尾切除術治療。
闌尾切除術:術前對患者機體狀況進行評估,待患者符合手術開展指征后進行治療干預;指導患者呈仰臥位,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局部腰麻,取患者麥氏點做長約4 cm左右的切口,對皮膚進行依次切開,充分暴露腹膜,采用拉鉤將肌層進行分離,對腹腔內的液體積液能抽吸,于腹腔內進行闌尾的探查,采用手術鉗將盲腸的末端進行夾斷,采用7號結扎線進行結扎,于闌尾遠端進闌尾的切除,采用電刀對手術近端進行燒灼止血,降低感染幾率,對手術區域進行沖洗后關閉腹腔,結束手術;術后予以患者抗生素預防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1.3 評價標準
(1)比對2組患者手術情況,主要對比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進食及住院時間等。
(2)兩組患者術后均開展相同護理及抗生素治療,比對術后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液化、腹腔膿腫及腸梗阻等。
1.4 統計學分析
課題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23.0版本進行所得數據客觀分析,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 果
2.1 2組術中出血情況、術后進食及住院時間分析
術前經由保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其術中出血量、術后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26.35±1.02)ml、(1.92±0.52)d、(8.02±1.03)d;顯著高于直接闌尾切除術的對照組,組間差細化分析表意義(P<0.05)。
2.2 2組闌尾切除術治療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分析
術前經由保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中3例患者繼發切口感染、3例患者繼發腹腔膿腫,2例患者繼發切口液化,2例患者繼發腸梗阻,總不良事件10例;直接接受闌尾切除術治療的對照組,1例患者繼發切口感染,1例患者繼發腹腔膿腫,無切口液化及腸梗阻發生,總不良事件2例,組間差細化分析表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闌尾炎臨床發病較急,臨床主要因素是由于闌尾管腔堵塞,因糞石梗阻或淋巴細胞增生導致,為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生長提供基礎條件,增加闌尾官腔堵塞情況,導致內部壓力升高,增加感染癥狀及治療難度。因急性闌尾炎病情進展較快,疾病導致壞疽、穿孔及大出血的幾率較高,在疾病確診后建議及時進行手術資料,但是部分患者因手術耐受或其他因素無法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往往選擇保守治療。本研究表明,術前借由保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其術中出血量、術后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26.35±1.02)ml、(1.92±0.52)d、(8.02±1.03)d;顯著高于直接闌尾切除術的對照組,組間差細化分析表意義(P<0.05)。術前經由保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中3例患者繼發切口感染、3例患者繼發腹腔膿腫,2例患者繼發切口液化,2例患者繼發腸梗阻,總不良事件10例;直接接受闌尾切除術治療的對照組,1例患者繼發切口感染,1例患者繼發腹腔膿腫,無切口液化及腸梗阻發生,總不良事件2例,組間差細化分析表意義(P<0.05)。研究數據可知,保守治療一定程度會加重手術治療難度,主要與進細菌進展相關;隨著炎性因子的侵襲,對闌尾周圍組織具有一定影響,手術治療后出現感染、腹腔膿腫等不良事件的幾率較高。筆者建議患者在確診為急性闌尾炎后,克服生活及心理因素,盡早接受闌尾切除術治療,最大程度降低炎癥狀的復發,提高外科手術開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綜上,急性闌尾炎患者接受保守治療,一定程度會增加闌尾手術切除術難度,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參考文獻
[1] 朱峰毅,陳 濤,傅 贊,等.內鏡逆行闌尾炎治療術對不典型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與治療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8,35(8):571-575.
[2] 楊 鈺,姜春玉,鄭 廣,等.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血清炎性因子、應激反應和胃腸功能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1):2650-2652.
[3] 張世義,樊榮榮,李建義,等.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對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評估[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0):1345-1347.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