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云
【摘要】目的 觀察鹽酸氨溴索聯合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兒5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28例、對照組28例,對照組給予抗感染、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鹽酸氨溴索等治療,研究組同時配合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方法進行治療,治療1周。結果 研究組顯效21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43%;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2.14%。兩組比較,差異呈顯著性(P<0.05),表明研究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 鹽酸氨溴索聯合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效果較好,可以推廣。
【關鍵詞】呼吸衰竭;新生兒;鹽酸氨溴索;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1
呼吸衰竭是一種嚴重疾病,其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屬于新生兒急危重癥之一,同時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病多發生于5歲及以下新生兒,病因較復雜,病情表現多樣,發病后應給予積極的治療,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病死率[2]。筆者近年來將鹽酸氨溴索聯合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的治療方案應用于新生兒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7月我院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兒共56例,隨機分成研究組28例、對照組28例,研究組患兒中男16例,女12例,胎齡33~41.5周,平均(36.24±2.46)周,體重2.1~3.3 kg,平均(2.31±0.55)kg;對照組患兒中男15例,女13例,胎齡32.5~42周,平均(36.59±2.34)周,體重2.2~3.4 kg,平均(2.28±0.56)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新生兒學》[3]中的“呼吸衰竭”相關標準制定,本組納入對象全部符合該標準,即在出生后的24 h之內,出現了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及間斷性呼吸暫停等表現。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t檢驗及x2檢驗等方法,P<0.05認為有意義。
2 治 療
2.1 對照組
本組患兒依據病情,積極治療多種并發癥,包括抗感染,以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配合輸液及營養支持治療等措施,同時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用量按照7.5 mg/kg給予,每日滴注時間為15 min,每日靜脈滴注4次。連續治療1周。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再實施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方法進行治療,首先是設置氧氣初始流量,一般在4~6 L/min之間,給氧期間注意觀察患兒的病情情況,當患兒的病情趨于穩定后,調整給氧量,改為2~4 L/min之間,維持吸入濃度,一般控制在30%~50%范圍,初始壓力一般控制在0.39 kPa~0.59 kPa范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嚴格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連續治療1周。
3 結 果
3.1 療效評定標準[4]
①顯效:經給予上述措施治療后,新生兒呼吸困難、氣促、呻吟等臨床表現均消失,呼吸恢復平穩,氣血指標在正常范圍,提檢X線片示肺部通氣情況良好。②有效:經給予上述措施治療后,新生兒呼吸困難、氣促、呻吟等臨床表現改善,氣血指標也見好轉,提檢X線片示肺部通氣情況有好轉。③無效:經給予上述措施治療后,臨床表現、氣血指標、X線片等均未見明顯改善,或有加重。
3.2 結果
研究組顯效21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43%;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2.14%。兩組比較,差異呈顯著性(P<0.05),表明研究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4 討 論
當新生兒發生呼吸衰竭時,往往存在死亡的風險,因此需要積極的治療。由于本病屬于一種綜合征,臨床表現多樣,故而需要綜合治療,其基礎治療方案有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輸液及營養支持等。筆者在此基礎上,給予較大劑量的鹽酸氨溴索治療,以發揮較強的抗炎癥、促進排痰及內分泌物、改善通氣、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等作用。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則具有釋放肺表面活性劑、減輕呼吸道阻力、改善換氣功能及癥狀等作用。由此可見鹽酸氨溴索聯合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效果較好,可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 霞,李時如,劉 瑩,等.新生兒呼吸衰竭96例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1):54~55.
[2] 李精華.新生兒呼吸衰竭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9,26(4):269.
[3] 王奇偉,陳金華,廖志隆.鼻塞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7,17(5):735.
[4] 袁玉肖.大劑量氨溴索與鼻塞式氣道正壓通氣聯合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療效評價[J].海峽藥學,2017,29(2):139~140.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