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全 張玉

【摘要】目的 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聯合抗凝+降血脂治療,并分析其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30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15例,采取阿司匹林抗凝治療;觀察組15例,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治療。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厚度等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聯合抗凝(阿司匹林)+降血脂(阿托伐他汀)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指標,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療效顯著,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抗凝;降血脂
【中圖分類號】R543.5;R5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1
動脈粥樣硬化是各類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病理基礎,據調查顯示,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約是其2~6倍[1]。因此,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有效治療非常關鍵。本文將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聯合抗凝+降血脂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30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56~83歲,平均(66.36±8.79)歲。對照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57~85歲,平均(67.17±9.02)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飲食調節、運動干預、降血糖等常規治療,使用血栓通注射液,靜脈滴注,20 ml/次,1次/d,治療2周。同時,對照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34020109)治療,餐前口服,10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同樣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國藥準字H20193332),口服,20 mg/次,1次/d。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6個月。
1.3 ?評價標準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空腹血糖)、血脂指標(總膽固醇)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指標(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厚度)。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厚度等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氧化產物增加,在氧化應激狀態下,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對于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僅采取血糖調控治療是不夠的,無法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因此應在血糖調控的基礎上,進行抗氧化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厚度等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阿司匹林與阿托伐他汀聯合應用不僅能夠調節血糖、血脂,還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分析其原因,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集合,降低黏附因子、炎癥因子表達,從而達到穩定斑塊的效果。有證據表明,阿司匹林對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抗糖基化終末產物具有抑制作用,也能夠達到抵抗斑塊的目的[2]。此外,阿托伐他汀還具有抑制炎性反應、強化內皮細胞溶解纖維蛋白能力等作用。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進行抗凝、降血脂治療,符合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機制,因此可達到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聯合抗凝(阿司匹林)+降血脂(阿托伐他汀)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指標,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凌玲,雷夢覺,吳克琴,等.2型糖尿病伴隱蔽性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及內皮功能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8):4375-4378.
[2] 楊 杰,周玉杰,馬 越,等.糖尿病前期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9,38(8):879-881.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