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摘要】目的 探討腦室-腹腔分流術對腦積水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本院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診治療的82例腦積水患者分成參照組及治療組,統計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及臨床有效率情況。結果 治療組生存質量評分均較參照組明顯提升,P<0.05;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有效率分別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 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患者的應用效果確切,可作為首選術式。
【關鍵詞】腦室-腹腔分流術;腦積水;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1
腦積水在臨床上屬于極為常見神經外科疾病,臨床多以頭痛、嘔吐及視力模糊等表現為主,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腦脊液分泌過多或循環,進而引發腦脊液增加有關。臨床通常以側腦室時矢狀竇分流術作為治療手段,但效果處于局限性,預后極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尚未得到臨床進一步推廣。因此,有必要實施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對腦積水患者預后恢復的好壞起到關鍵[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2腦積水患者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后的應用效果進行深入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前來我院治療的82例腦積水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成參照組(n=41)及治療組(n=41),納入標準:均經臨床相關檢查明確,證實為腦積水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近期有過手術史、未知情同意參與實驗及不配合本次治療者。參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6.28±1.36)歲;治療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6.23±1.32)歲;82例患者包含中度62例、重度20例。各組資料進行比對,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參照組:側腦室時矢狀竇分流術,使用單向引流管連接好側腦室和矢狀竇,管口大小符合分流管直徑為宜,同時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
1.2.2 治療組:腦室-腹腔分流術,仰臥位,將引流管置于腦室后,經皮下隧道導入直至劍突下,采用腹腔鏡對腹腔情況予以處理和固定,并時刻注意引流情況。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WHOQOL-BREF)生存質量評分、并發癥及臨床有效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并發癥發生率及臨床有效性情況
見表1。
3 討 論
隨著腹腔鏡技術不斷完善與更新,腦室-腹腔分流術在臨床神經外科治療領域占據了主導體位,具有術后能夠及時調整壓力大小,避免發生分流不足或分流過度等不良并發癥,不必再次實施分流處理等優勢,深得臨床醫生及患者選擇上的認可與青睞[2]。
本次實驗證實了治療組生命質量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治療組并發癥發生2例,包括感染1例、梗阻1例,占總比例的4.88%,參照組并發癥發生9例,包含感染5例、梗阻4例,占總比例的21.95%,治療組低于參照組;治療組臨床有效率為90.24高于參照組臨床有效率的73.17%,這與張彩紅等人[3]在研究報告中的結果基本吻合。總而言之,針對腦積水患者而言,選擇腦室-腹腔分流術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生存質量,治療效果佳。
參考文獻
[1] 段生韋.側腦室腹腔分流術及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臨床研究[J].名醫,2018.21(3):13-14.
[2] 陳文娟.腦室腹腔分流術應用于腦積水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10):1578-1580.
[3] 張彩紅,等.腦積水術中超聲引導下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15):2331-2334.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