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峰

【摘要】目的 探索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DCA循環護理,對其滿意度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在2018年08月~2019年08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從中選取45例,給予其常規護理進行干預,以此作為本次研究的參照組;另取同期的45例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其PDCA循環護理,以此作為本次研究的試驗組。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CLDQ量表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及生存質量評定量表評分。結果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CLDQ量表6項評分,均較參照組高(P<0.05);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87.24±3.53,較參照組63.59±3.17高(P<0.05);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簡表評分61.54±5.17,明顯高于參照組53.69±4.59(P<0.05)。結論 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DCA循環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PDCA循環護理;慢性乙型肝炎;滿意度;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6..02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流行的一種疾病,在全球范圍亦具有相對嚴峻的形勢[1-2]。臨床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以護理手段干預的報道較少。本文旨在研究以PDCA循環護理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觀察其滿意度及生存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08月~2019年08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從中選取45例,給予其常規護理進行干預,以此作為本次研究的參照組;另取同期的45例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其PDCA循環護理,以此作為本次研究的試驗組。納入標準:①參考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與感染病分會聯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患者均符合其中所描述的癥狀;②患者無合并糖尿病,且排除肝癌;③患者無干擾本次研究的其他疾病,無精神類疾病。入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同意書。其中,參照組患者男女比例26:19,年齡在20~46歲之間,平均年齡36.24±6.27歲;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3:22,年齡在22~48歲之間,平均年齡39.61±7.50歲。對比以上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并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
給予參照組患者以常規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指導患者及時服用降酶、利膽、護肝類藥物,并配合清淡飲食;叮囑患者多休息,適時進行鍛煉;為患者定期復查,記錄患者的恢復情況。
1.2.2 PDCA循環護理
在參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試驗組患者以PDCA循環護理,主要集中于策劃、實施、檢查及處理4個部分,具體措施如下。
(1)策劃:分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因素,主要存在于患者本身、護理人員及社會環境3個方面。①患者本身:患者一旦患病,容易產生自卑、憤怒、恐懼的不良情緒,且患者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疾病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最終導致患者的信心受到沖擊。②護理人員:許多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由于自身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對患者的評估出現偏差;且護理人員自身可能缺乏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無法全面地、系統地了解患者,最終導致對患者的病情產生誤解。③社會環境:由于社會中人群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認知誤解,尤其是誤認為患者具有強傳染性,故對于患者產生歧視及孤立,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緒加重;且針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需要的治療費用較高、治療周期長,患者的心理壓力容易過大。
(2)實施:結合肝功能檢查結果,向患者宣講其病情發展及治療手段;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激發患者的治療自信;針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使其明確護理過程中評估患者的重要性,由患者的責任護士配備評估手冊;定期組織患者進行座談會,以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并提高護理人員技能及知識水平,且進行考核;為患者進行社會呼吁,正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消除社會歧視盡力。
(3)檢查:采用三級質量控制;為患者的定期評估進行反饋,總結并分析措施實施的效果。
(4)處理:對檢查結果予以相應的處理,及時解決偏差,并對原因進行分析;總結整個流程中的細節措施,作為以后的工作標本。
1.3 評價標準
以兩組患者的CLDQ量表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及生存質量評定量表評分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標準。CLDQ量表包括AS、FA、SS、AC、EF、WO等6個方面,分數越高,則患者生存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進行評分,10題,總分100分,90~100分記為很滿意,60~89分記為滿意,60分以下記為不滿意。生存質量評定表包括5個方面,分數越高,則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22.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CLDQ量表評分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CLDQ量表6項評分,均較參照組高(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67%,較參照組64.44%高(P<0.05),見表2。
2.3 生存質量簡表評分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簡表評分61.54±5.17,明顯高于參照組53.69±4.59(P<0.05)。
3 討 論
在我國范圍內,慢性乙型肝炎形勢發展嚴峻,約存在69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及1.2億無癥狀攜帶者[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形勢非常嚴峻,患者不僅需承受生理上的痛苦,同時要承受心理上的壓力,以及來自社會的不平等對待。PDCA是源自美國的一種科學化循環體系,可針對性地修復過程中的錯誤,并不斷優化改進。本次研究將PDCA循環帶入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護理中,逐漸改善了患者的整體狀況,且進行定時評估與干預[7]。本次研究中,采用PDCA循環護理的患者,其生存質量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形成了較好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DCA循環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歐陽珍.PDCA循環護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護理中的臨床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5):124+134.
[2] 徐麗珍,楊 怡,李秋敏,等.PDCA循環質量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手術治療后醫療器械消毒中的應用及對管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傳染病信息,2019,32(05):438-440.
[3] 陸 萍.PDCA循環護理模式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護理中應用評價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1):154+159.
[4] 惠 芬,陶媛媛,蔡冬慧.個案管理模式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9,16(10):1718-1721.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