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娟
摘? 要: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對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來講非常重要,創新生態系統主要由三大群落、兩大環境構成,并具有一定的運行機制來保障系統的運行與發展。我國創新生態系統還存在各類創新主體種群能力不足、創新生態環境不完善、創新生態系統中的機制還不夠健全等問題。完善我國創新生態系統應采取如下戰略路徑:培育發展三大群落、完善優化兩大環境、促進形成三項機制。
關鍵詞:創新生態系統;創新主體種群;創新生態環境;戰略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7-0023-0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y. Innovation eco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communities and two environments, and has a certain operating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innovation ecosystem, such as insufficient population capacity of all kinds of innovation subjects, imperfect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erfect mechanism in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so on. To perfect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in China, we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c paths: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ree major communities, perfecting and optimizing the two major environment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ree mechanisms.
Keywords: innovation ecosystem; innovation subject population;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rategic path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實以及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有賴于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當前,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都將其作為本國提升科技競爭力、應對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創新生態系統建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完善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路徑。
1 創新生態系統及其構成
創新生態系統是隨著科技革命和創新范式變革下產生的新概念,當前,對于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界定。綜合相關研究,創新生態系統可以理解為創新活動中各主體種群和創新生態環境所構成的統一整體,主體種群與創新生態環境之間不斷發生著物質和能量的流動與交換,進而形成系統的平衡穩定狀態。創新生態系統強調企業與大學科研院所及其他相關機構所形成的主體種群間的合作與互動,同時還強調創新主體種群與外部環境的緊密聯結與互動。
創新生態系統主要由三大群落、兩大環境構成。三大群落包括生產者群落、消費者群落和分解者群落。其中,生產者群落主要指知識創造的各類主體集聚所形成的創新群落,包括從事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創新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消費者群落主要指將技術和知識產品進行產業化的主體所形成的群落,包括各類企業;分解者群落主要指協助創新技術產品生產、中試及產業化落地等的組織和機構,主要包括政府和各類科技服務機構等。兩大環境則是創新支撐環境和宏觀環境。支撐環境重要指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服務所形成的支撐條件;宏觀環境則指各類宏觀政策法規。以上要素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創新生態系統。
2 我國創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對創新活動開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好的支撐作用。但是,還存在一定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第一,各類創新主體種群能力不足。我國的科技創新還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掌握前沿、核心技術不足等問題,說明創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種群有待加強。同時,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還有待激發。一方面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缺少基于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持續成長機制。此外,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也有待提升,技術轉移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說明分解者種群還需不斷發展,特別是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專業化和服務能力需提升。第二,創新生態環境還不夠完善。當前我國的創新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如:在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財稅優惠等方面的政策還不夠健全,政策的突破性和創新性還不夠顯著等。同時,在我國寬容失敗的雙創文化建設有待強化,相應的創新容錯機制囿于體制機制的原因,政策突破的力度和范圍還不夠大等。第三,創新生態系統中的機制還不夠健全。現有中介服務機構,服務范圍和服務水平有限,創新生態服務鏈接機制有待完善,未打造完整的創新創業鏈條;創新核心主體企業種群的創新動力不足,其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機制缺失,現有創新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3 完善我國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戰略路徑
創新生態系統主要包括各種創新生態主體種群和創新生態環境兩部分。此外,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也是系統良好運行的重要條件,而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需要通過各種機制將各種主體群落有機整合,形成協同共進局面。因此,完善我國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戰略路徑可以總結為:培育發展三大群落、完善優化兩大環境、促進形成三項機制。
3.1 培育發展三大群落
主體種群主要包括生產者種群、消費者種群和分解者種群。生產者種群主要包括開展知識和技術創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發型企業,這些生產者種群聚集而成生產者群落,能夠產生規模效應,有效整合創新創業資源,提升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新創意的生產效率。消費者種群主要包括創業者、產業技術生產者、將技術轉化為產品的企業等,消費者種群集聚而成消費者群落,在現實中體現為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等形式。分解者種群主要指各級政府組織,他們共同組成分解者群落,分解者功能的發揮,可以幫助創新創業過程中所釋放的經濟、技術、文化等效益返還給創新生態系統,并將各種價值反饋給社會,以促進創新生態系統良性運轉。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公立科研機構、大學、企業乃至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類主體在創新創業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中,應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
3.2 完善優化兩大環境
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就要完善創新生態環境,主要包括支撐環境要素和宏觀環境要素兩部分。創新的支撐環境要素和各類主體種群的實踐工作緊密聯系,實踐中體現為科技中介服務、金融支持以及文化教育等內容;宏觀的基礎環境,在實踐中體現為:地區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科技環境等。支撐環境要素和宏觀環境要素對創新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溫床和條件。一方面,推進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擴大優惠政策惠及范圍,改革市場準入和監管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另一方面,保持開放性,提升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水平。并營造尊重創業、尊重創新、尊重發明、尊重創造、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3.3 促進形成三項機制
(1)促進形成創新生態服務鏈接機制。服務鏈就是以信息技術、系統工程等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把政策、金融等服務有關的各個方面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鏈條。創新生態服務鏈就是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差異性、針對性、全鏈條式服務,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而在一個體系內將各類資源和服務有效集成,形成的一個相互制約、相互聯系、具有自調節功能的生態系統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助推企業迅速建立、成長、茁壯,促進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應打造一個從原始創新、技術數據庫、項目池到項目培育、技術中試和產業化的完整創新生態服務鏈條。
(2)打造創新內生動力機制。從微觀層面來說,創新生態系統是各主體種群以企業為核心,在預期利潤的驅動下相互作用,在資源配置和利益分割合理的基礎上而進行的高效率的創新創業活動;從宏觀層面來說,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旨在提高區域競爭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使區域整體獲利。因此,利益驅動是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內在自動力。因此,一方面,應該打造各類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機制,通過政策引導、環境營造激發企業創新以及各類初創企業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建立評價導向,引導各地政府重視創新,將創新作為區域發展的基礎以及評價工作的重要指標。
(3)構建創新創業支撐機制。構建創新創業支撐機制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第一,打造創新創業要素支撐機制,充分挖掘和整合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創新創業基礎要素資源。培養出既具備科學知識、技術技能,又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創新創業人才。創新融資方式,全方位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技術發現與經營機制,發揮與挖掘各類技術資源的潛力。第二,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以及政策體系,形成創新創業服務的支撐必要條件。應發揮政府的推動、撬動、引導等作用,扶持初創企業、鼓勵成熟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用市場機制激活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發揮鯰魚效應,在資源配置和利益分割合理的基礎上而進行的高效率的創新創業活動,帶動系統整體發展。第三,形成社會化氛圍支撐機制。全方位培育完善雙創文化,營造全社會寬容失敗的氛圍。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環境氛圍的營造、創新激勵機制的建立,實現從觀念引導到行動實現的過程。第四,形成各類平臺支撐機制。加快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不完完善技術轉移體系,鏈接起創新的各個環節,提升創新的效率。促進發展科技創業孵化,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局部環境和生態;加強中創空間、加速器等服務平臺的功能發揮,并組建各類專業技術研發平臺等。
參考文獻:
[1]林元春.創新創業生態服務鏈:理論內涵與政策啟示[J].區域經濟評論,2015(03).
[2]查晶晶,等.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運行機理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19).
[3]封雪韻.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成及相互關系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04).
[4]陳晴,陳曦.推進創業孵化鏈條建設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J].中國科技產業,2017(02).
[5]黃潤斌.經濟新常態下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J].改革與戰略,2016(02).
[6]鄭娟,孔鋼城.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MIT創業生態系統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