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劉振川 車偉鋒
摘? 要:陜西省旬陽縣分布著知名的汞銻礦集區,張坪-西岔汞銻多金屬礦位于超大型汞銻礦的外圍,通過探討區域地球化學條件、地層巖性條件和構造控制作用等,結合前期工作成果,歸納總結成礦地質條件后認為具有與已知礦產地類似的成礦背景,工作區成礦條件較好,找礦前景大。
關鍵詞:汞銻礦;成礦地質條件;旬陽縣
中圖分類號:P6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7-0069-02
Abstract: There are well-known mercury-antimony ore deposits in Xuny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Zhangping-Xicha mercury-antimony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super-large mercury-antimony deposit.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work, after summing up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known mineral deposits,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the working area are good,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is promising.
Keywords: mercury-antimony deposi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Xunyang County
1 區域地質背景
工作區位于南秦嶺-大別山構造帶的中部,揚子板塊北部被動大陸邊緣,總體位于南羊山斷層北側,公館-回龍復背斜中段之次級褶皺青銅溝背斜北翼及東部傾沒端[1],區域性仁河-松山復式背斜與南羊山斷層的復合部位。區內褶皺、斷裂發育,構造復雜,呈東西向展布,區域地層以古生代淺變質碎屑巖系為主,巖漿活動不發育。
1.1 地層
區內出露地層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第四系[2],以泥盆系地層發育齊全,分布最廣。區內出露地層由老到新分布如下:
上志留統水洞溝組;下泥盆統西岔河組,為區內金礦等重要賦礦層位;下泥盆統公館組,該組為區域上公館汞銻礦、青銅溝汞銻礦的主要賦礦層位;中泥盆統石家溝組,在該地層中發現有鉛鋅礦;中泥盆統大楓溝組;中泥盆統楊嶺溝組,為區內汞銻金礦的主要賦礦層位之一;落駕河組,為區內汞銻礦的主要賦礦層位之一;鐵山組;下石炭統袁家溝組。
1.2 構造
區內褶皺、斷裂發育,構造復雜,鄰近無巖漿巖分布。主要構造線方向呈近東西向,總體位于區域性大斷裂-南羊山斷裂帶北側[3],茅坪-雙河復背斜的東緣部位。褶皺-斷裂組合構成本區地質構造的基本格架。
2 區域礦產
工作區屬南秦嶺鎮安-旬陽華力西、燕山期鉛鋅金汞銻成礦帶之小河-雙河金汞銻成礦帶,區域金屬礦產主要為金、汞、銻和鉛鋅。區域礦產分布見圖1。
以南羊山斷裂為界,在北部的茅坪-雙河復背斜內,形成了以汞銻為主的汞銻金成礦帶,除分布了公館、青銅溝汞銻礦床外,尚分布有惠家溝金礦床、小河金礦床,主要受泥盆系地層、背斜構造及縱斜、橫向斷裂控制。
在南部,經南羊山復向斜自西向東,分布以鉛鋅為主的鉛鋅、金、銅及錳礦,形成了長達60km的鐵山-晏家坪鉛鋅金成礦帶,其間分布有淋湘金礦、曹家溝金礦、焦山寨金礦、磊石溝金礦及蜀河砂金礦等。
3 工作區內礦(化)點特征
通過地表工作,目前在區內已發現4個汞礦(化)點,1個銅礦點,已發現的礦點基本與1:5萬化探異常相吻合,為該區進一步地質工作提供了依據:
(1)竹筒鄉黨家溝汞礦:汞礦化分布在公館組白云巖中,沿層間破碎帶分布,受羅柳斷層(F8)及其次級斷裂控制,白云巖厚度不大,不穩定。礦化為細粒狀辰砂,與巖石中細小方解石脈有關。圍巖蝕變普遍,礦化與硅化、碳酸鹽化關系密切。
(2)竹筒鄉周家溝汞礦:產于中泥盆統大楓溝組微晶白云巖中,柳樹溝-大茨溝斷層通過該點。辰砂以聚晶狀或薄膜狀產于斷層破碎帶之石英碳酸鹽脈內。
(3)紅軍鄉林家臺子汞礦:產于上泥盆統落駕河組腰莊河段灰巖中,發現辰砂顆粒,呈細脈狀(石英方解石脈)產于硅化灰巖裂隙中。
(4)潘家鄉馬鞍寨汞礦:位于區域性走向斷層F24、F42間,容礦地層為公館組中部粘土質白云巖,在走向斷層F7和F17兩側斜向小斷裂及小裂隙中常見寬0.5-1.5米的碳酸鹽化、角礫化蝕變帶,呈透鏡體狀,偶而可見薄膜狀辰砂礦化。
(5)潘家鄉王家灣銅礦:產于下泥盆統西岔河組下部,公館-回龍斷褶帶東部的烏陡子溝-鷹咀崖向斜的南翼,地層產狀350°∠30°。已知有三層銅礦化,均產于砂礫巖層的下部。第一層長2400米,厚0.2-0.4米,銅品位0.18-0.48%;第二層長約10米,寬約0.35米,銅品位0.1-0.2%,第三層長約8米。金屬礦物為黃銅礦、斑銅礦、閃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脈石礦物為石英,可見硅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等。
4 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4.1 地球化學條件
4.1.1 成礦元素豐度對成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