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常然
摘 ? 要: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廣泛使用,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在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效。地理標志已為眾多地區的產品帶來了巨大效益,但還有一些地區在地理標志的使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河北保定白洋淀咸鴨蛋的地理標志保護現狀并進行總結,找出了可能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河北省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3.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a)-0196-03
Abstract: The No.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2018 proposes to implement a quality agriculture strategy, cultivate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s, and prote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widespread us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has promot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has also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have brought great benefits to products in many region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some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of Baiyangdian salted duck eggs in Baoding, Hebei Province, and summarizes them.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may arise, and related solu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se reason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s; Hebei Province; Countermeasures
地理標志,又稱原產地標志(或名稱),英文名稱為Geographical Indications(簡稱GI)。世界貿易組織在有關貿易的知識產權協議中,對地理標志的定義為:地理標志是鑒別原產于一成員國領土或該領土的一個地區或一地點的產品的標志,但標志產品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確定的特性應主要決定于其原產地。因此,地理標志主要用于鑒別某一產品的產地,即是該產品的產地標志。
地理標志是特定產品來源的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等特征主要由該地區自然因素決定的標志。
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不僅種類廣,而且數量多。隨著時代發展,地理標志越來越受我國地方政府的重視,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地理標志是一個市(縣)的形象名片和無形資產。如我們熟知的紹興市的紹興黃酒,瀘州市的瀘州老窖,煙臺市的煙臺蘋果,平遙縣的平遙牛肉,金華市的金華火腿,鎮江市的鎮江香醋等。地理標志為壯大縣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和產業扶貧作出了巨大貢獻。
1 ?地理標志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雄安新區)中部偏南,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華北明珠”。從17世紀中期開始,沿淀群眾便有了養鴨的傳統。農戶牧養的蘆鴨以淀里多種水生植物、田螺和魚蝦為食,產出的蛋鈣、鐵、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明顯高于其它地區鴨蛋含量。
白洋淀咸鴨蛋(安新產區)已在2008年申請成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河北省安新縣端村鎮、趙北口鎮、同口鎮、劉李莊鎮、安新鎮、大王鎮、三臺鎮、老河頭鎮、寨里鄉、圈頭鄉、安州鎮1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在對安新縣地理標志使用情況調查研究中發現,說到“白洋淀鴨蛋”很多人都知曉,但知道“白洋淀鴨蛋”擁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人卻不多,雖然該地區相關部門、經銷商、農戶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但部分農戶在地理標志的使用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為了繼續擴大該產品的品牌效應,更好地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我們通過調研,找到以下幾點影響該地區產品地理標志發展運行的因素。
1.1 農產品質量信息不對稱
我國農業市場不完善,農產品信息不對稱,生產主體分散,種類多、數量大,質量問題可追溯性較差,部分農產品的部分質量特征具有隱蔽性,使消費者無法獲取該農產品的全部質量信息,因此消費者很難通過其部分信息來決定其購買行為。另外,由于保護農產品的地理標志成本較高,成本的提高對生產者的影響是即期的,有質量帶來的較高價格往往是滯后的,由于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這對矛盾的存在,許多生產廠商選擇“低成本”和“低銷售”;甚至還有部分廠商利用市場秩序的漏洞,在劣質產品上貼上地理標志的標簽,而往往由于信息質量的不對稱,使得那些在價格上處于劣勢地位的優質農產品被擠出,也就是形成了所謂的“檸檬市場”。
因此,農產品質量信息不對稱,加大了對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難度,使得地理保護標志的保護效用較低。
1.2 當地農戶受教育程度較低
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與溝通過程中,發現當地整體知識水平較低,大部分農戶的最高學歷僅僅是小學程度。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對于地理標志申請中規定的要求無法達到,在學習和使用中也缺乏了解,使得在地理標志的使用上存在問題。
1.3 家庭作坊式生產,缺乏統一規范管理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當地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戶經營,在2006年“蘇丹紅紅心鴨蛋”事件曝光后,他們就成了受害者,誠信經營,貨真價實的鴨蛋賣不出去了。在遇到類似的“信任危機”時,小企業的聲音很微弱,也沒有組織或是相關部門的人替他們說話。除此之外,許多東南亞地區、東亞地區的一些國家來找過當地農戶要求簽訂“供需鴨蛋合同”,但由于對方要貨數量太多,家庭作坊生產規模小,缺乏資金,只能無奈拒絕這些業務。
1.4 市場及質量監管機制不健全
政府等監管部門主要面對的是小規模零散的家庭農戶,管理難度較大,生產質量不容易控制。而且由于地理標志產業大多是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在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無法平衡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在監管過程中會有所放松,對產品的質量監管也不嚴格。另外,由于地理標志產品生產規模大,產量高,在監管時很難嚴格把控,導致很多不合格的地理標志產品在市場上大量流通。
2 ?改進對策
通過對地理標志使用的影響因素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從政府相關部門和農戶兩方進行改進,使當地地理標志使用更加規范化,從而更好地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2.1 改善農產品質量,強化品牌效應
要想強化地理標志的效果,就必須加大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電商營銷、媒體推廣、在景區等地擺攤宣傳等形式為消費者展示和講解地理標志產品,普及辨別真假地理標志的方法,加強消費者購買具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意識。既然該農產品成功申請了地理標識,就要讓其長期規模化、市場化地發展下去,讓消費者意識到地理標志農產品具有歷史文化豐富、質量可靠、知名度高等優勢,最終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認準品牌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購買。
2.2 加大對地理標志的市場監管力度
地理標志產品要想健康發展,就必須對假冒產品予以打擊。地理標志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必須進行大力維護和監管,假冒的地理標志產品不僅品質低,而且嚴重影響了正宗地理標志產品的市場名譽。因此,要在法律層面加大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同時給當地人樹立“保護地理標志人人有責”的意識。要規范地理標志生產廠商使用地理標志的行為,從原材料使用、生長或生產環境、衛生檢驗等多方面進行監督,防止劣質產品進入市場。同時,有關部門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機制,鼓勵農戶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的高品質地理標志產品。
2.3 創新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管理模式
針對該地區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者大多是當地的農民和小農戶,生產規模小、資金不足、機械化程度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就要提高農業的機械化程度,進行適度規模經營,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可采用訂單農業生產模式,由當地龍頭企業集中收購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穩定收購價格,為農戶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改善農產品品質,附上地理標志商標,并集中對外銷售,以獲得較大利潤。另外,當地的地理標志保護協會可以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和監管,防止出現違規使用地理標志的企業,使其更加規范化。
2.4 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當地的農戶應提升自身文化素養,不斷學習新鮮事物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使自己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實現當地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強調指出,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嚴峻,要堅持精準扶貧,關鍵是要找準路子,因人因地施策。地理標志產品比一般農產品溢價高,因此,對于河北省那些農業資源豐富但卻貧困的地區,充分發揮地理標志產品的作用,有利于實現商標品牌惠農和精準扶貧。
地理標志產品是一種無形資產,要在規范使用的同時積極進行營銷與推廣,延長產業鏈,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研發不同類型的深加工產品,通過有效的傳播,提升消費者對地理標志品牌的認同,同時可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訂單農業,解決銷售難的問題,促進河北省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慶忠.地理標志產品與縣域經濟發展[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37-42.
[2] 孫志國,韓冰華,鐘儒剛,等.湖北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對策[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3):179-183.
[3] 袁志星,孫圓圓.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現狀問題與對策[J].南方農業,2018,12(22):60-64.
[4] 彭爭光.湖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研究[J].山西農經,2018(14):34,37.
[5] 周游.發揮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效應[N].吉林日報,2018-07-27(013).
[6] 楊永.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7):1082-1086,1214.
[7] 盧艷,全勇,劉萍.昭通市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現狀及對策[J].云南農業,2018(5):20-22.
[8] 楊紅香.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農業與技術,2018,38(7):181-183.
[9] 陳沫.培育農產品地理標志.打造質量興農新樣本[N]. 黑龍江日報,2018-04-10(006).
[10]鄒燕紅.地理標志保護的困境和出路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8(3):50-52.
[11]程志強,王忠明,馬文君.淺析我國農林產品地理標志知識產權的保護概況[J].中國林副特產,2018(1):92-94.
[12]徐成龍,楊建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制中的公共品牌建設——基于消費者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信任研究[J].政府管制評論,2017(1):43-58.
[13]張欣欣,孫圓圓.山東省水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87-89.
[14]蔣吉德.食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品牌保護研究綜述[J].科技資訊,2017,15(34):206-207.
[15]李政,董占波.浙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23(11):21-23.
[16]席靜,李兆隆.山西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問題及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