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會云
隨著寧波GDP在2018年預計實現超萬億規模,長三角GDP超萬億城市將達到6個,而這6個城市,也穩居高質量發展前列。
近日,上海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聯合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全國首個《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2018)》(下稱《報告》)。
報告通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內的五大類19個指標構建的評價體系,評估了長三角城市群26城(依據《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城市范圍,上海1個、江蘇9個、浙江8個、安徽8個)的發展狀況。
根據報告,長三角26城高質量發展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兩方面。
萬億GDP是城市發展標志性階段
如果對比長三角26城的GDP排名和高質量發展指數排名,可以發現整體呈現“頭尾相對穩定、中部指標分化”的特點。
“頭部城市”指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6個GDP排名靠前的城市,同樣包攬了高質量發展指數排名前6位。
“尾部城市”指安慶、滁州、舟山、宣城、銅陵、池州6個GDP排名靠后的城市,其中除舟山高質量發展指數排名第18位,其余5個城市分別位列22~26位。
“中部城市”指其余的14個城市,個別城市GDP排名與高質量發展指數出現了較明顯反差。比如嘉興雖然GDP排名第15位,但高質量發展指數卻位列第9。鹽城、揚州、泰州、臺州GDP排名分別為11~14位,但高質量發展指數排名分別為21、19、16和20位。
《報告》認為,綜合來看,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實力密切相關,GDP達到萬億仍然是城市發展“上臺階”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性階段。
長三角創新要加快推出科創板
用五大類19個分項指標來衡量,可以發現26城高質量發展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兩方面。
創新發展主要考核4個二級指標,分別是: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企業數占全國比重、全員勞動生產率。
以此來衡量,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創新實力保持領先,這也與它們一直以來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樞紐節點地位比較吻合。
分省來看,在創新發展指數TOP10城市中,江蘇占據5席且排名靠前,分別是南京(3)、蘇州(4)、無錫(5)、常州(6)和鎮江(9)。浙江和安徽各2席,分別是杭州、寧波和合肥、蕪湖。
《報告》稱,創新發展水平的差異化格局表明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區域之間的科技創新協同、產業創新融合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短板問題。
接下來,如何著力破解跨行政區域協同創新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礙,放大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策源地的溢出效應,加強杭州、南京、合肥、蘇州等創新節點城市的區域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創新要素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報告》建議,加快推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并試行注冊制,充分發揮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對長三角乃至全國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各城市開放發展水平落差較大
在開放發展方面,長三角各城市也顯得參差不齊。
開放發展共評估3個二級指標:實際利用外資額占全國比重、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入境旅游人數占全國入境旅游人數比重。以此衡量,上海、蘇州開放水平遙遙領先。
分省來看,浙江城市開放度相對較高。開放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7個來自浙江。江蘇表現相對遜色,僅有蘇州、無錫躋身前十。在排名后五個城市中,有三個來自江蘇,這也與江蘇城市的經濟實力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報告》稱,長三角各城市開放發展水平落差較大,部分城市開放發展水平與直觀感受也不盡相同,江蘇蘇北和安徽一些城市的開放水平還比較低。
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是長三角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重要推動力。《報告》建議,長三角以自貿試驗區為平臺,盡快明確上海自貿試驗區新設片區范圍與功能,參照自由貿易港等國際最高開放標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
江蘇、浙江、安徽等省有條件的城市和地區,要率先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同時吸引更多國際領先企業來長三角設立區域總部和功能機構,全面融入和不斷牢固全球創新鏈和產業鏈。
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高平說,接下來,該指數的研究將從目前的26個城市,進一步擴大到長三角51個地級市。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