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巖溶地區的建設工程項目,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溶洞樁基施工困難已變得越來越重要。杭師大附屬實驗學校項目,處于巖溶中等發育地區,采用“一樁一勘”地質勘探,溶洞樁采用沖擊式鉆機施工,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理措施,確保樁基質量。
【關鍵詞】溶洞;樁基;沖擊式鉆機;處理措施
1、工程概況
杭師大附屬實驗學校項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文一西路以北,建設用地約150畝,總建筑面積約15萬㎡,包括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六藝天元樓、國際交流中心、宿舍樓等單體,并有400m操場地下室。樁基共計1495根,樁徑600 mm~1000 mm不等,混凝土標號為C30,溶洞樁采用沖擊式鉆機施工。整體功能分區明確,400米運動區設置于基地西北側,為初中、高中服務,200米運動場設置于東南側,為小學服務。在校園南北廣場設置樹陣禮儀廣場,簡潔大氣,在東西內院打造江南園林景觀,均能享受園林景觀,同時每個學部在開放底層的同時,均采用內院式布局營造景觀院落空間。校區主入口設置在工業路上,為初中、高中的形象出入口;北側道路設小學和宿舍的形象出入口,南北廣場連通城市綠軸,形成視線通廊。西南側設置供國際交流中心使用的出入口廣場,與南面萬達廣場形成銜接;東北側設置幼兒園獨立的出入口;以此達到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需求人群獨立出入的口部。
2、地質勘探情況概述
根據前期地質勘探發現施工場地內分布巖溶,建設單位組織了專家論證,并確定實施“一樁一勘”。EPC總承包單位對該場地進行了“一樁一勘”施工勘探,揭露出的地層自上而下分別為雜填土、粘土、粉砂、強風化泥質灰巖、中風化泥質灰巖(砂巖、英安巖等)、溶洞,溶洞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均有發育,大小不一,有的呈串珠狀,溶洞的充填形式為全充填、半充填及無充填。
溶洞充填情況
3、溶洞樁施工控制要點
3.1地質勘探
根據設計規范,嵌巖灌注樁樁端以下三倍樁徑且不小于5m范圍內應無軟弱夾層、斷裂破碎帶和洞穴分布,且在樁底應力擴散范圍內應無巖體臨空面。
地質勘探采用“一樁一勘”,并保證鉆至持力層(中風化泥質灰巖)5米且無溶洞,若在5米內發現溶洞,繼續往下鉆探直至滿足以上設計要求。
3.2物資準備
雖然本項目有較為詳細的鉆孔資料,但是由于地勘鉆桿較小,導致溶洞數據有偏差。在回旋鉆機施工非溶洞樁基時發現以下現象:鉆桿進尺突然加快、泥漿面陡然下降、鋼絲繩擺動過大等情況,判定為遇到溶洞。鑒于這種情況,應在回旋鉆機施工區域備足黏土、片石、水泥等回填材料以及沖擊式鉆機、挖機等機械設備,一旦發現上述現象回旋鉆機立即停止施工,改用沖擊式鉆機,并嚴格按照溶洞處理方案中回填黏土、片石等方法進行回填。
3.3溶洞處理方案
方案一:溶洞樁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堵孔,待混凝土達到70%強度后,繼續用沖擊式鉆機進行施工。
方案二:溶洞樁根據洞徑大小分別采用回填粘土沖孔固壁法(小型溶洞)、片石粘土堵洞筑壁法(中型溶洞)、片石水泥土造槳法(大型溶洞)。
根據對比,方案二較方案一成本低、工期短,因此本項目溶洞樁施工采用方案二。
3.4混凝土灌注
根據溶洞樁的試樁工作,溶洞樁在混凝土澆筑后存在混凝土下沉現象,嚴重影響樁身完整性。因此,項目部根據樁頂標高位置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樁頂標高在地面附近時,混凝土澆筑至超灌標高,在2小時內由專人看守,間隔半小時撈混凝土以確定混凝土是否下沉,若混凝土面下沉則需要補澆混凝土;樁頂標高在地面以下超過5m時,混凝土超灌高度增大至4m,以保證樁身質量。
結語:
樁基礎屬于隱蔽工程,施工中對溶洞樁基的處理要求高、施工技術性強,施工中處理不當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及施工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前要加強地質勘探,并根據地質條件及溶洞類型的不同,考慮經濟性、合理性、有效性,綜合分析、全面比較、精心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處理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就能解決溶洞樁基的施工技術難題,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實現工程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2]交通世界2017(Z1)《巖溶地區樁基施工處理方法》
[3]工程技術:文摘版,《淺談橋梁樁基施工中溶洞處理技術》
作者簡介:
盛春偉,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