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島基坑最深處達18.6m,坡度1:0.2,坡頂作用荷載情況復雜,在新的荷載作用下與持續使用時間內,不能滿足邊坡穩定性和使用功能要求,需對基坑邊坡進行加固。
【關鍵詞】基坑支護;穩定性分析;支護方案選擇;邊坡監測
錨索作為一種有效的巖土加固手段,用于改善巖體應力狀態,提高巖體強度,控制巖體變形,促進巖體穩定,在各種巖土工程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由于錨索與其它支護手段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價低,布置方便靈活等特點,在工程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1、工程概況
1.1工程概況
核島基坑邊坡支護工程AP段邊坡和GF段邊坡從邊坡檢測數據分析得知,邊坡穩定系數不高,已處于臨界狀態,且后續施工需要增加新的荷載,經過對基坑支護結構穩定性評估和計算,需在原支護結構的基礎上對AP段和GF段邊坡采用預應力錨索加固。
1.2工程地質概況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揭示,AP段和GF段邊坡地質概況如下,從絕對標高7.2m開挖處向下,在開挖深度范圍主要分布著淺肉紅色、深灰色的第⑤層花崗片麻巖,上部以強風化全風化下部以中風化和微風化方式存在,在基坑部分地段局部夾雜著第⑥層灰綠色的斜長角閃巖。
2、穩定性評估
2.1支護結構現狀
根據地質條件和實際情況,該段邊坡分為AP段和GF段兩種加固方案。
①AP坡段坡高18.6m,上部5m~6m為強風化層,下部為中風化層,基本無地下水。坡比1:0.2,設計三排錨索,長度分別為12m、11m和10m。該坡段存在部分超挖,坡面混凝土出現不規則裂縫。
②GF坡段上部約6米為強風化層,下部為中風化層,基本無地下水。距坡面5m處土釘長度為8m,-6米以下土釘長度為9m,三排錨索長度分別為15m、15m和12m。
2.2新增荷載及計算分析
2.2.1新增荷載
根據后續施工需要,AG段上部距邊坡10m、距A點14m,新增1臺450噸吊車;在A點和G點附近距邊坡6m處各新增1臺混凝土泵車,在AP段距邊坡5m處新增2臺混凝土泵車,在P點距邊坡5m場合新增1臺活動式泵車。
2.2.2計算結果分析
計算結果:
無外部荷載時:AP段安全系數Kaf1=1.469,AB段Kab1=1.784。
考慮外加荷載時:GF段K=安全系數Kaf2=1.067,AB段Kab2=1.284。
其它條件不變,在距邊坡上部3m位置增加一排20m長度錨索,AF段安全系數Kaf3=1.312,AB段Kab3=1.391。
計算結果表明,無外部荷載時,基坑穩定;考慮附加荷載時,AP,GF段安全系數不滿足規范要求;若上部增加一排錨索,完全系數均大于1.3,可滿足各方要求和使用需要。
3、支護方案
3.1支護方案
反應堆廠房、乏燃料廠房基坑開挖深度18.6m,地質狀況比較復雜。
AP段預應力錨索設計長度20m,鉆孔孔徑為100,自由段長度14m,錨固段長度6m,采用拉力型工作方式,全長注漿,每根錨索極限拉力為600KN,設計拉力400KN,張拉鎖定值為235KN,共21根,從P1點起編號為1#~21#。
GF段預應力錨索設計長度20m,鉆孔孔徑為100,自由段長度14m,錨固段長度6m,采用拉力型工作方式,全長注漿,每根錨索極限拉力為600KN,設計拉力400KN,張拉鎖定值為235KN,共21根。
錨索端部采用三塊鋼墊板(Q235B),分別為400×400×20、250×250×20和150×150×20,外用錨具鎖定,對所有外露的鐵件涂防銹漆防護。
3.2監測方案
3.2.1位移和沉降監測
在基坑支護前后和支護施工過程中,要求對基坑邊坡的水平位移和豎向沉降進行監測。根據該基坑周圍環境條件,由專業技術人員在基坑周邊設置水平位移24個監測點,豎向沉降8個監測點。
3.2.2錨索內力監測
在設計錨索上設置1組(3個)測力計,對錨索受力情況進行監測,錨索為:1#~12#(對應測力計分別為:8196#、8204#、8203#)。
4、施工技術措施
4.1錨索施工
施工工藝為:錨索制作→放線定位→鉆機成孔→安放錨索→底部注漿→張拉鎖定→錨頭防護。
(1)錨索制作桿體采用1860級4×7φ5無粘結鋼絞線,工作錨索下料長度大于設計長度700,試驗錨索與內力監測錨索下料長度大于設計長度1000,以滿足張拉鎖定需要,20m錨索6m長錨固段,25m錨索11m長錨固段去除套管,清洗油脂。錨索全長設置隔離架,錨固段間距1.5m,自由段間距2.0m,用鐵絲將鋼絞線均勻捆于骨架周圍,注漿管固定于隔離架中心。
(2)放線定位:由測量放線人員按設計要求定位放線。
(3)鉆機成孔:用潛孔鉆按照設計角度、孔徑、深度成孔與清孔,孔位的允許偏差不大于100mm,鉆孔的傾角誤差不大于3度,孔徑允許偏差為+20mm、-5mm,孔深允許偏差為+200mm、-50mm。
(4)安放錨索:成孔后將制作好的桿體及注漿管緩慢放入錨索孔內。
(5)底部注漿:錨索注漿采用純水泥漿,水灰比0.5。將注漿管插至孔底,慢速連續一次注漿,直至孔口流出水泥漿為止。
(6)張拉鎖定:注漿體強度達到75%后對錨索進行張拉,鎖定到設計值。錨索張拉采用650KN級穿心千斤頂,張拉設備在錨桿驗收前須經計量部門進行標定,以標定參數作為現場張拉的依據。在墊板安裝之前,需對錨索孔周邊進行找平,找平采用1:1的水泥砂漿(水泥采用P·O42.5),找平面積以鉆孔為中心500mm×500mm。錨索分級張拉,鎖定值為235KN。
(7)錨頭防護:安裝前鋼墊板涂刷一遍防銹漆,張拉后與露出鋼絞線一起再涂刷一遍防銹漆,以保證錨頭的耐久性。
4.2錨索張拉
(1)工作錨索張拉:工作錨索張拉分為20m和25m長種,張拉結果表明,預應力錨索理論彈性伸長值符合規范與設計要求。
(2)工作錨索(安裝測力計)張拉:該類錨索只有20m長一種,張拉結果表明,預應力錨索理論彈性伸長值符合規范與設計要求。
(3)驗收試驗錨索張拉:驗收試驗錨索張拉分為20m和25m長種, 張拉結果表明,預應力錨索理論彈性伸長值與蠕變量符合規范與設計要求。
4.3監測要求
水平位移和豎向沉降監測
監測頻率:施工完成后每2天監測一次,一個月后每周監測一次,半年后每月一次;遇到大雨或450t吊車工作時按照每天監測兩次的頻率進行監測。
預警值:AP1段、AG1段坡頂水平位移預警值為4cm,其他坡段水平位移預警值為基坑深度的0.3%。超出預警值后立即停工并撤離相關人員及基坑周邊設備,確定處理方案。
結論:
錨索支護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隱蔽性加固方法,在質檢和驗收時會帶來一定難度,施工時遇到問題各方要及時溝通,施工方切不可自作主張進行非規范處理。只要科研、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統一認識,把提高工程質量作為第一要務來抓,錨索支護技術必定能健康發展,在工程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2]《基坑土釘支護技術規程》CECS96:97
[3]《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軟件F-SPW4.31》
作者簡介:
畢兆朋,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