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爾·紐波特
我們做了一個連續七天的實驗,進行65個不同的電子郵件對話。而在這65組對話中,五點半之后發送的郵件僅僅只有五封。這就闡述了一個事實:大多數的人都在五點半前發郵件,只有極少數人是在五點半后發郵件的。這樣的事實可以間接證明,大多數人不在五點半后工作。
作為一個教授,尤其是一個新晉教授,按理說我應該是有著沒日沒夜的行程安排的,要過苦行僧一樣的生活。有這樣一位年輕的計算機科學家教授湯姆,他寫過一篇博文,在這篇文章里,他寫下了他某一天在辦公室待了12個小時的日程表。日程表里有五個不同的會議和三個小時的“行政事務”。這些行政事務是什么呢?就是處理數不完的電子郵件、填寫無比繁瑣的表格、編輯整理每個會議紀要以及為下一個會議做計劃。湯姆說,在12個小時里,他只有一個半小時是真正在工作的,這個真正的工作是指他自己認為能夠拿得出手的讓自己進步的工作。湯姆甚至在另外一篇文章里說:“沒有幾個年輕的教授能夠躲避這種生活?!彼耆邮芰苏9ぷ魅罩獾墓ぷ?。
我也是通過固定日程來工作的。在此期間,有人想要說服我去做膚淺工作,我會明確地拒絕,不過拒絕的理由我會模糊處理。
另外,我還對個人時間的管理極為負責。因為每天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我不能容忍截止日期來壓迫我,更不能容忍因為不能制作一個精巧的計劃而在小事上浪費一上午時間的習慣。固定日程生產力讓我的時間十分緊湊,它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我的工作日之上,讓我沒有懶惰的機會。
總之,既想要減少大量的加班時間,又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有兩點特別需要注意:第一,我們采用固定日程的方法,在做選擇的時候應有所側重,不要一把抓。縮減膚淺工作,保持深度工作,這樣在解放時間的同時也不會減少我們創造新價值的能力。說得直白一點,減少膚淺工作才能節省更多的精力投入深度工作,讓我們的產出比密集日程安排時更高。第二,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才要謹慎地思考個人的工作習慣,這也使得我們產出的價值能夠高于采用長時間但混亂的日程安排的人。
這個策略可應用于大部分的知識工作領域。即使你不是教授,固定日程生產力也能為你帶來巨大的收益。
(摘自《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江西人民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