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新加坡官方智庫公布對“東南亞形勢:2019”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來自東盟10國的政商學界和民間的1000多名受訪專家中,有 68%的受訪者認為中美兩國在東盟“勢必發生沖突”。而73%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已超過美國。將近半數受訪者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會把東盟國家納入中國的軌道。中美貿易摩擦的議題再引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最新的數據顯示,兩大強國的貿易戰對于高度依賴貿易的東盟所造成的沖擊大過其利。盡管分析員曾指出,中美貿易戰意味著高關稅供應鏈必將調整,這會給一些東盟國家帶來好處,例如生產商可能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東盟國家以避開懲罰性關稅,然而,這些國家欠佳的貿易成績單卻說明貿易戰使東盟經濟面對更多短期痛苦。
馬來西亞《透視大馬》:東盟國家雖然有望在中美貿易戰中得到一些企業的青睞,但這不代表他們會在所有行業都受益,特別是與中國交易密切的企業。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總會秘書長林珠德表示,馬來西亞必須與東盟國家一同競爭,本地企業要爭取成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橋梁,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
中美聚焦網(China-US-Focus):隨著中美貿易戰加劇,東盟國家正在尋找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方法。那些已經同美國和中國有較高貿易投資額的國家有望獲得更多投資。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是中國在該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不奇怪的是,這些國家也是美國在該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之一。雖然這些國家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環境,但它們的發展戰略中也有共通之處,例如,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因此,與同類國家相比,這些早先滿足了基本發展需求的國家如今擁有一定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