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芊
五顏六色的集裝箱整齊地擺放在碼頭,停靠在碼頭泊位上的貨輪在等待大型橋吊裝載貨物。稍遠處,幾艘載滿貨物的貨輪拉響汽笛,緩緩離港。
這里是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碼頭,而欽州港是北部灣地區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港。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建設助推“一帶”和“一路”的有機銜接中,欽州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今,欽州保稅港區陸海多式聯運體系初具規模,物流天下的紅利不斷釋放。
通道通? 一氣呵成集疏運
在欽州港碼頭管著岸邊橋吊操作的機械副隊長曾紹猛,來欽州保稅港工作已有10年。眼看著小碼頭延伸到一望無際的海那邊,岸邊橋吊從2臺變成8臺,每班出勤工人從10多人變成上百人,跟隨欽州保稅港區一同成長的曾紹猛,如今也越來越忙。
從2017年起,欽州保稅港區積極服務并推進鐵海聯運班列開通,大力推進國際集裝箱“天天班”航線加密。如今,“渝桂新”鐵海聯運班列實現雙向常態化運行;“隴桂”、“蓉桂”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行;冷凍集裝箱上行(欽州—重慶)列車試運行;國際集裝箱增加航線8條;欽州保稅港區—香港“天天班”開行;欽州保稅港區—印度/中東遠洋航線開通;欽州保稅港區—新加坡“天天班”公共航線啟動。
在岸邊作業的曾紹猛身后,是廣西最年輕的鐵路貨運車站——欽州港東站。這里沒有站臺,只有3條鐵軌,一邊是站務用的平房,另一邊是集裝箱搭起的“集裝箱鐵海聯運辦理中心”。 此處的集裝箱辦理站一期擴容工程于2018年7月開工建設,是陸海新通道的破瓶頸項目之一。以“完善集疏運體系”為目標,欽州保稅港區正著力打通大通道全線,加強港口后方鐵路站場和相關鐵路支線、專用線建設,其中包括欽州港東航道工程。這將提高“海鐵”“海公”“海空”等多式聯運的便利性、高效性,真正打通鐵海聯運“最后1公里”。
“東航道工程主要建設兩條由鐵路集裝箱辦理站直抵欽州保稅港區碼頭的鐵路專用線,預計2019年6月完工。屆時我們現有的集裝箱辦理站負責鐵路集團的拆拼箱業務,拆拼完后貨物通過東航道進入港口,只有800米距離。而不需要拆拼箱的整貨,經鐵路直達港口就完成了一次通航,不必再用汽車轉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雄昌向本刊記者解釋道。
但在目前海鐵聯運還需要靠汽車轉運接駁的情況下,貨運汽車的通關效率依舊關系到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的暢達。
“經過2018年的建設,如今欽州保稅港區內兩處出口的卡口與港區碼頭實現了無人通行貨物報關。”王雄昌介紹道,卡口安裝了快速統計系統,貨運汽車司機在出卡時只需掃描二維碼,完成人臉、二維碼、車輛、箱號、重量等五項信息的識別,經系統比對成功即可放行。“這個二維碼是貨物在完成前期報關后生成發送到司機本人手機上的,而報關只需在中國電子口岸官網上完成。”王雄昌說,下一步待東航道建成,港口后方鐵路場站與保稅港區同樣能實現通關信息共享,從軟件上保障通道暢達。
物流興? 港口功能轉拓改
欽州港東站內,一塊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陸海新通道上所有列車的在途、發貨信息,相關動態一目了然。廣西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站站長黃光輝見證了陸海新通道開通一年來班列逐步加密的進程。據統計,自2017年9月28日陸海新通道開通以來,截至2018年10月22日,共開出上行班列248列、下行班列433列,覆蓋云貴川渝各省市,其中,重慶和成都的班列居多。這與2015年設站之初,黃光輝眼中“一塊荒地,兩邊都是海水,一年也開不出幾列車,只留兩個人值班”的境況有了天壤之別。
通江達海載貨去,南北暢行迎客來。“當前我們也在推進跟沿線城市的合作,以促成沿線貨物的聯動,并通過保稅模式進出口。”王雄昌說,通道本身就有“帶貨”的義務,通道口岸是貨物出入境的第一口岸。欽州保稅港區作為中國西部通道的門戶港,實際上早已成為了一個綜合港,并逐步實現轉口功能。隨著汽車、紅酒、肉類、水果進口,以及跨境電商、加工貿易等特色業務的加快發展,在欽州港,一系列面向東盟、服務中國西南開放合作的“欽州平臺”已經形成:來自東盟國家的各類礦砂、煤炭、木漿、棕櫚油、天然橡膠等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欽州港,欽州的紡織服裝、機電設備、成品油、液化氣、皮革制品等貨物,則通過邊境貿易、加工貿易、一般貿易等形式出口東南亞市場。
“如今,中國西部物流品種增加,需要我們對平臺功能進一步拓展,而隨著功能拓展和貨量增大,欽州保稅港也需要有更強的服務能力。”王雄昌表示,在通道鐵海聯運降費提速方面,2018年欽州保稅港區港口碼頭收費同比綜合下降近40%,隨之而來的是貨運“五定”班列加密,全年共開行了1100列。其中重慶班列從一周一班變成“天天班”,成都班列也逐步增至一天兩班。“目前,我們主要是在港口行政收費和港口裝卸方面進行降費,其他環節的降費也還有比較大的調整空間。”王雄昌說。
產業聚? 遠洋航線正蓄勢
截至2018年末,欽州保稅港區已累計投入190多億元,建成11個碼頭泊位,形成了航運物流、大宗商品貿易、整車進口、酒類進口、國際商品直銷等特色產業。當鐵海聯運興旺了欽州港的物流,這些產業也隨之發生了集聚效應。
回想欽州保稅港區從陸海新通道開通前的“招商難”,到如今港區已落戶410多家中外企業,令王雄昌印象深刻的是“來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而且更加高效”。在2018年,港區曾經只用3個月就簽約了一單百億級項目投資。據他透露,2019年欽州還將啟動打造5個百億級項目,包含化工、電子等行業,另有9個百億級項目在跟進洽談。
與此同時,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欽州保稅港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功能區的日益完善,提升了欽州港邁向國際大港口行列的底氣,一個更長遠的規劃已經提上了日程。
“我們已經在為遠洋航線做準備,預計在2020年完成欽州保稅港區20萬噸級碼頭的建設,以服務遠洋航線,并計劃增加8~10條航線,基本實現主要港口全覆蓋。”王雄昌認為,從現狀進展看,2018年欽州保稅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已超過200萬標箱,2020年有望突破400萬標箱。相信能容納更多貨物的欽州保稅港區,也將承載更宏大的發展夢想。
·聯系編輯:2533430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