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芊
34平方公里的老撾磨丁經濟特區內,活躍著許多中國人,他們或在此生活工作,或前來考察投資。這片被中資企業海誠集團全面開發運營建設的熱土,正在以“深圳效率”崛起一座樞紐新城。
中資在磨丁發揮著持續的影響力,而老撾由此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質參與程度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熙熙攘攘? 他們為前景而來
“一天一個變化,24小時不停歇地開工。”海誠集團員工王藝鈞這樣形容磨丁經濟特區建設的加速度。2018年末,隨著新修的貨運通道即將啟運,CBD國際商業金融中心區域一幢幢高樓大廈陸續封頂,酒店、餐廳、免稅店等服務設施小有規模,磨丁漸漸呈現出現代化都市的雛形,商鋪認籌也火熱開啟。
中國廣東的劉先生聽說如今的磨丁“簡直是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深圳”,在親眼目睹了磨丁工地建設的熱火朝天后,打算在此投資規劃自己的商業藍圖。因為這里“有市場需求,而且未來物流也將通達。”
來自中國云南勐臘的張林在磨丁經濟特區工作已有3年,見證了當地從“只有山和幾座小房子”發展到如今“房子蓋得又快又好,好多中國人來買房”。畢竟,在中國買房需要繳納契稅、印花稅、營業稅、土地出讓金等各式花費,而在磨丁購房,只需繳納千分之五的房產稅,其他稅費全免。
徐睿就是買房者之一。他瞄準了磨丁樓市中“不限購、不限貸,起價才16萬元并享有70年產權”的精裝公寓,購得房后或度假或自住,哪怕轉租轉售,都十分方便。那活躍在磨丁的絕大部分中國人,包括磨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位優勢,給了他來此投資房地產的信心。
在磨丁經濟特區的一站式通關服務中心,每天來自中國各地的客商絡繹不絕。截至2018年末,該特區內已注冊公司136家,有個體小商戶156家。
小城曾因賭而衰? 難留老撾人?
當中國人、中國貨、中國味在老撾磨丁隨處可以見到、可以買到、可以吃到,這片建設中的經濟特區里卻難覓老撾人的身影,只有景蘭酒店有部分老撾員工。
若了解中老兩國在磨丁合作打造經濟特區的歷史,或許可以明白如今磨丁城內罕見老撾人的原因。
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2003年,一家在中國香港注冊的公司與老撾政府簽約,計劃建設一個占地1640公頃的“磨丁黃金城”經濟特區——一個旨在使老撾北部落后地區走上發展道路的貿易和旅游中心。在21世紀頭一個10年的末期,磨丁成了一座新興的賭城,是茂密山林中的一個亮點,它掀起的經濟熱潮一度匯聚了中老兩國大量的人流和資金流。不過,由于急于給這個偏遠地區帶來發展,當時的老撾政府忽略了博彩業潛在的風險。博彩業在磨丁滋生出治安欠佳、黑幫猖獗等嚴重問題,經中老雙方政府協商整治,當地的賭場被關停。
之后幾年,磨丁被籠罩在繁華褪去后的陰影下,因博彩業而興的周邊經濟一度走向衰落,大批商客撤離。2011年海誠集團進駐磨丁后,當地老撾人向其出讓了土地并逐漸南遷到更遠的村落,留下的“只有在這里工作的人”。
2016年起,磨丁經濟區成為中老兩國國家級經濟區的一部分。《聯合早報》引用云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盧光盛的觀點稱,如今老撾在磨丁經濟區的參與度,與其他中老合作項目有一定的相似,即老撾出的更多是土地和勞動力。
中老共愿? 磨丁樹起建設雄心
實際上,老撾政府已從之前磨丁所放棄的賭場試點中吸取了教訓,開始聚焦更加重大的戰略利益規劃。早在2015年,磨丁管委會老方委員維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到:“老撾政府現在給予磨丁經濟特區除外交、國防及刑事案件處置之外的幾乎所有行政權力,就是看中它靠近中國,希望能依托中國的經濟發展,把這一特區打造成全國經濟特區的典范,帶動北部諸省脫貧致富。”
2016~2018年,磨丁經濟特區迎來老撾國家領導人的密集造訪:老撾國家總理通倫,老撾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辦公廳部長算賽西潘敦,老撾前副主席、前總理西沙瓦喬本潘,老撾前副總理宋沙瓦·凌沙瓦,老撾副總理宋賽·西潘敦等,他們來視察后均對磨丁經濟特區的顛覆性變化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寄予很高的發展期望。宋賽·西潘敦更是強調,當前是中老關系發展最好的時期,希望更多中國企業前來老撾投資。磨丁經濟特區作為老撾的12個經濟特區和經濟專區之一,要發揮作為老中經濟走廊重要交通樞紐的優勢,當好標桿,助力瑯南塔全省的經濟發展。
可以看出,中老兩國的合作正走向更為深入的相互依賴模式。而基于特區發展的可持續性,《聯合早報》報道也稱:這座邊城不會走回昔日燈紅酒綠的老路。
曾經,中老經濟合作區建設一度存在人才流失的問題,自2015~2017年,中老經濟合作區的人員引進全靠調任,再未有過公開招聘。2018年起,磨丁經濟特區卻打起了招聘廣告,涉及工程、技術、財務、營銷、管理等大量崗位,年薪5萬~24萬元不等。中方對磨丁的建設雄心由此可見一斑。
“鐵路通了,生意就好做了”
自21世紀初以來,中國資金大量涌入老撾這個擁有700萬人口的國家,主要進入了礦業、農業、水電和房地產業。到2013年底,中國在老撾的累計投資額超過50億美元,使中國首次成為老撾的第一大外國投資來源國。
中國社科院東南亞問題首席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關于磨丁經濟特區的建設,老撾至少能從三方面受益:一是隨著老撾人逐步被吸納到園區工作,磨丁的就業問題可獲緩解;二是跨境合作可協助老撾建立產業體系,提高工業化水平;三是經濟區還可為老撾政府帶來稅收。
也有學者認為,中老兩國在經濟合作區建設中的磨合是必然的。如中資企業在聘用老撾員工時,當“深圳效率”遇到老撾人“慢慢來”的工作特性,需要有彼此尊重和適應的過程。此外,特區在產業和產能合作中的轉型與執行,產品要如何更加貼近東南亞市場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中老鐵路通了,人一多,生意就好做了”正成為越來越多人前往磨丁的動力。
·資料來源:《聯合早報》《紐約時報》、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