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冰


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架載有227名乘客(其中包括中國大陸153人,中國臺灣1人)和12名機組人員的馬航MH370航班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然而就在起飛約40分鐘后與塔臺失聯,從此離奇消失,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空之謎。
截至2019年3月8日,馬航MH370失聯已整整5周年。5年來,人們一直關注這架飛機到底去了哪里,是什么原因導致失聯。在馬航MH370失聯5周年之際,該事件和相關話題再次發酵,并引發人們對航空安全的擔憂,以及對于如何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的探討。
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5年懸而未決
由于馬航MH370事件關系到200多人的生死,再加上涉及的國家眾多、發生過程離奇等,事件發生后就立即成為了國際關注的焦點。當時,中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新加坡、泰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隨即在可能失事海域展開了聯合搜救。
從最初覆蓋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地表搜索范圍,到隨后進行的大規模水下搜索仔細探查,這場搜尋一度有26個國家參與,堪稱人類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非軍事搜尋工作。
盡管如此,在這5年時間里,除了找到3塊經確認來自馬航MH370航班的機翼碎片外,人們仍未發現該飛機的主體殘骸。同時,在花費了巨大資金搜索仍無結果的情況下,不少國家已暫停了搜索行動。
2017年1月,由馬來西亞、中國、澳大利亞組成的聯合搜索隊在沒有發現失聯客機痕跡的情況下取消了在印度洋南部進行的為期兩年的聯合搜索行動。隨后,2018年11月底,由于在4年多的搜索工作中沒有重大的發現,馬航失聯客機調查團也宣布解散。
雖然在2019年3月3日舉行的紀念MH370失蹤5周年活動上,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表示,如果外界發現任何可信的線索或有具體的建議,馬來西亞會考慮重新開展搜索。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人對此作出回應。這也意味著,馬航MH370空難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折翼”的馬航何去何從?
盡管這5年來,馬航MH370事件迷霧重重,但其對馬來西亞經濟,尤其是航空業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
在該空難發生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股價立即在馬來西亞證交所開盤大跌,一度跌幅高達16%,創公司歷史最低股價。再加上之前連年虧損的業績,馬航不管是在業績表現還是在品牌形象上都跌至了谷底,難逃重組的命運。
2014年8月,馬來西亞宣布了重組馬航的計劃,希望能重塑品牌形象,擺脫生存危機。緊接著,2014年12月,馬來西亞國有主權財富基金國庫以60億林吉特控股了馬航。2015年5月,德國人穆勒被委任為馬航新的CEO,同年8月28日,在正式獲得馬來西亞民航局頒發的航空運營證書后,新馬航(MAB)于9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
不過遺憾的是,盡管如此也未能改變其連年虧損的狀況,馬航或將關門大吉。
2019年3月,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宣布其資產減少73億林吉特,其中30多億林吉特是拜馬航所賜。此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馬來西亞各界的熱議。對此,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正在研究馬航未來的各種選項,包括關閉、出售或重新注資等,關閉馬航事關重大,政府必須盡快決定。
目前看來,命途多舛的馬航何去何從,外界仍需靜觀其變。但自從遭受馬航MH370事件帶來的重創后,其在一段時期內的確給馬來西亞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值得各國航空事業從中反思和警惕。
給當下航空業敲響警鐘
2019年3月3日,馬航MH370失聯5周年紀念活動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現場進行了點燈祈福儀式,失聯乘客家屬痛心不已,期盼能通過活動再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對馬航MH370失聯客機的關注,各國政府不要放棄搜索。
眾所周知,在所有交通工具里,飛機失事后致死率是最高的,其安全保障也是最應警惕的。因此,當搜索團隊和失聯乘客家屬們在追問馬航MH370失聯的真相時,人們也應該思考航空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從中總結教訓,以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一方面,馬航MH370失聯事件表明,該地區的雷達監控系統存在死角,且在事件發生時缺乏應急預案。當飛機駛入國際空域時,即使飛機通訊系統出現故障或遭到人為破壞,地面雷達仍應能捕捉到它的準確位置。但遺憾的是,馬航在客機失聯后卻無法繼續跟蹤,也無法啟動應急協調機制以聯合其他國家幫助鎖定飛機的走向,從而導致不能進行準確的搜救。
另一方面,事件也揭示了一些東南亞國家在航空管制基礎設施建設和管制人員培養工作方面的落后。尤其是近年來,廉價航空的快速崛起給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航空管理經驗不足,難以跟上航班數量的增長速度,從而給該地區的航空安全埋下了隱患。
其實不僅是馬航,在過去10年里,印尼獅航、亞航等都曾發生過空難,讓不少旅客對東南亞航空產生信任危機。數據顯示,在東南亞從事全業務的航空公司,飛機訂單還不到400架,而廉價航空公司就訂購了約1400架客機,導致駕駛技術熟練的飛行員非常短缺。再加上東南亞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都十分復雜,航班所經路線既有高山峽谷,又有寬廣的海域,要確保空中安全確實遠非易事。
“相對于同為地區性組織的歐盟在航空運輸這塊有非常強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東盟在航空運輸管理這一領域是比較松散的,并且缺少很多強制性的規章制度,由此導致東南亞的航空安全狀況令人擔憂。”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經管系副教授李小群說。就拿廉價航空來說,其與普通航空公司的主要區別有兩點,一是飛機的使用率高,二是人員的使用率高。“因為他們每個人需要處理的飛機和客量是遠遠高于其他航空公司的,那么盡管業界有些爭議,但我認為這是帶來了一些風險的。”
不過好在近年來東盟國家已意識到這些問題,并正在積極改進。為了避免馬航MH370事件的重現,馬航已經試用一套全新的航班追蹤系統——AIRCOM Flight Tracker。據悉,這套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在特定的時間間隔內傳送航班的實時位置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夠保證航空公司對這些數據作出有效的反饋。此外,為了緩解飛行員短缺帶來的不利局面,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以及印尼獅航等多家航空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培訓學院以培養飛行員,并表示將削減航班數量,緩解運營壓力。
俗話說,航空安全無小事。5年來,馬航除了給世人留下一個巨大謎團外,也為航空業敲響了安全警鐘。而這,也是在馬航MH370失聯5周年之際,更值得人們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