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及電子金融的發展,第三方網絡支付已經成為當前比較普遍的一種金融交易方式。分析第三方網絡支付的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第三方網絡支付;監管法律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2-0165-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28? ? ? ? 文獻標志碼:A
第三方網絡支付指的是通過第三方網絡機構為買家和賣家共同建立的交易組織機構,能夠為雙方提供擔保,進而降低買賣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問題。但是在第三方網絡支付過程中,也涉及到很多法律問題和合同關系[1],使第三方網絡支付與銀行間形成擔保和委托代理的關系。
1? 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1.1? 第三方支付機構法律監管主體問題
我國在第三方支付機構法律監管中的主要依據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也是我國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監管中執法的主要依據,但是其中對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的法律監管和主體并沒有明確規定,只是將其簡單地劃歸到非銀行金融機構中,沒有對第三方網絡支付作出針對性的指示和規定。
1.2? 第三方支付機構資金沉淀問題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使用第三方網絡支付時,在資金支付指令實施中,時間和空間上都存在較大差距,相對應的資金賬戶無法直接對接。而且在交易的過程中,資金會停留在第三方網絡機構一段時間,由第三方平臺負責保管,進而形成資金沉淀。大量的資金沉淀必然會產生孳息,那么如何對孳息的歸屬權進行確認,仍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規定[1]。
1.3?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法律監督執行力度不足
我國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成立和發展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但是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經營、管理法律建設情況過于滯后。當前我國還沒有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時監管主體不明確。如果出現法律糾紛問題,都無法有效解決,導致第三方支付機構法律監督執行缺乏依據。
2? 第三方網絡支付監管法律的完善對策
2.1? 明確監管主體,完善監管機制
由于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在業務辦理及功能等方面比較復雜,是一種比較繁瑣的電子支付方式,所以在法律監管的過程中,對監管主體及監管機制都需要進行明確,并形成一個由上到下、系統的法律監管形式。
由政府對監管機制統籌管理,參照金融行業的監管方式,交由中央銀行統一管理,并成立專門的法律監管單位,完善和明確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的主體和機制,加大對第三方網絡機構清算業務的監管力度,提升第三方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網絡監管方面,可以由中央銀行統一制定和管理第三方網絡金融機構的準入資格,并要求第三方平臺繳納一定數量的信用保障金,并要保證經過嚴格的制度審核后方能發放支付業務許可,對第三方平臺實現全方位的監控。
2.2? 降低和消除沉淀資金風險
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還需要有效解決資金沉淀問題,防止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獨占或隨意支配沉淀資金。根據相關要求,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需要設置專門的賬戶,確定存儲和滯留在平臺的沉淀資金及具體交易資金的歸屬權。
2.3? 加強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法律監管力度
如在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法律制度制定中,可以依據國外的相關立法經驗,在已有法律規定中完善細則;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法律條款中,設置專門的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法律細則,為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運行提供有效的法律參考。
3? 結束語
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當前已經成為主要的交易方式之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從當前第三方網絡支付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注重對支付機構監管主體的建設,完善監管法律機制,促進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欣亮,魏力.第三方網絡支付的風險分析與法律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8(1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