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 要:我國農村在金融發展的道路上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合理地選擇金融發展路徑至關重要。主要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政策效果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146-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志碼:A
2017年,我國GDP總量為827 122億元,首次突破80萬億的門檻,經濟總量相當于全世界GDP排名第5位到第10位的總和,GDP比2016年增長了6.9%,增速提高了0.2%。其實,我國在2010年時的工業總產值就已經居于世界第1位,但是在萬眾矚目的成績背后,是工業化水平落后的農村經濟。因此,加大農村金融發展力度,選擇合理的路徑,并制定完善的金融政策,是推動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選擇。
1 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在我國,農村金融與城鎮金融相比起步晚、發展速度慢,可以使用的金融工具又相對較少,雖然可以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較多,但能夠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稀缺。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但提供的金融產品稀缺,難以滿足農村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貸款服務不完善,部分地區甚至還沒有貸款服務,這些都阻礙了農村金融的發展[1]。在形勢上,當前農村居民貸款主要以農業養殖為主,也有部分個人貸款,但由于難以提供擔保人,在貸款時多以抵押為主,給農村居民帶來巨大的風險和負擔。我國農村經濟落后,市場經濟沒有形成規模,又缺乏市場監管制度和力度,使得金融投資市場存在很大的金融風險。
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對金融機構的認知還不成熟,對相應的金融產品不了解,缺乏金融控制理念和金融風險預防意識。
2 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
2.1 完善農村金融工作體系
要想讓金融服務機構在我國農村順利運營,就需要完善農村的金融體系,對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要加大對金融服務的宣傳,例如利用媒體宣傳,還要提高對農村信息技術的普及。利用信息化的力量,對農村地區金融信息進行采集,完善信息,對各個農戶的信用等級進行統一評價,然后上傳到信息庫進行妥善保存。在進行相關操作時,工作人員必須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信息安全,避免信息被盜用或者濫用。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還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要根據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政策,配備相關的人才,例如理財顧問、會計人才、金融人才、投資人才等。同時,政府還應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持,這樣才能加快農村金融發展速度。
2.2 加強農村金融產品管理
農村金融要想發展,就要加強和完善金融產品的管理。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進行產品開發和應用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發展特點。所以,金融機構要事先對農村金融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收集相關的金融數據資料,結合農村地區的金融建設程度和農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管理。在對金融產品進行管理時,要防止部分管理人員因個人原因或者業績需求對農村居民進行欺騙和濫用職能的行為,這樣會給農村居民帶來投資風險,還會影響金融機構的形象,對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不良后果和影響。
3 農村金融發展政策效果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出臺了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隨著市場化經濟的不斷深化發展,我國農村金融的政策也要進行不斷改革與完善。根據多年來城鎮和農村金融的整體發展情況,促進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的構建,并且我國前后推出了多條相關的金融組織理論規定和政策,為農村金融機構的轉型奠定了理論基礎,金融服務的優化改革也對農村金融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 結束語
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合理的發展路徑對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效幫助。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相關機構進行優化創新,為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丁志國,張洋,覃朝暉.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J].農村經濟問題.2016(1):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