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富
[摘? ? 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樹立了新時代群眾文藝表演新標桿。對群眾文藝表演中節目編排的文化內涵進行解讀,有助于社會各界對群眾文藝表演的觀賞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廣西民族文化自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助推廣西文化傳播,對進一步提升全區各族人民文化自豪感、振奮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節目編導;文化解讀
2018年12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活動在廣西體育中心隆重舉行、圓滿成功。整場表演主題突出、氣勢恢宏、激情奔涌、特色鮮明、絢麗多彩、精彩紛呈、美輪美奐、高潮迭起、令人震撼,各界媒體、現場觀眾和社會各界給予了高度評價,高度稱贊這次群眾文藝表演樹立了廣西群眾文藝表演的新標桿。對群眾文藝表演中節目編排的文化內涵進行解讀,有助于社會各界對群眾文藝表演的觀賞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廣西各民族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和助推廣西文化傳播,對進一步提升全區各族人民文化自豪感、振奮民眾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整體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由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承辦,主題為《奮進新時代 壯美新廣西》。整場群眾文藝表演共21個節目,分為“序曲、第一篇章——《和諧大家園》、第二篇章——《壯美新廣西》、第三篇章——《奮進新時代》、尾聲”五部分。序曲為本次群眾文藝表演的開場節目,節目名稱為《花海迎賓朋》。第一篇章為自治區板塊的節目,共4個節目,分別為《錦繡壯鄉情》《千年會鼓擂》《歌海春潮涌》《廣西尼的呀》。第二篇章為廣西14個設區市的節目表演,14個設區市的節目分為西江經濟帶城市、左右江革命老區城市、北部灣經濟區城市三個板塊的順序依次進行表演,其中:西江經濟帶板塊的節目主題為“綠水青山金銀山”,依次為貴港市節目《習習清風荷花舞》、桂林市節目《三姐歌飄山水間》、柳州市節目《柳州新交響》、來賓市節目《黃泥鼓·歡騰》、賀州市節目《瑤族服飾·綻放》、梧州市節目《百獅獻瑞》6個節目;左右江革命老區板塊的節目主題為“紅色精神永發揚”,依次為百色市《壯族大歌·百色紅》、崇左市《天琴彈唱·木棉花開紅似火》、河池市《銅鼓敲響幸福天》3個節目;北部灣經濟區板塊的節目主題為“‘一帶一路譜新篇”,依次為欽州市節目《長風破浪北部灣》、北海市節目《海上絲路競風流》、玉林市節目《錢鞭舞·慶豐收》、防城港市節目《獨弦琴·海韻》、南寧市節目《共享未來》5個節目。第三篇章為合唱主題歌《奮進吧,新時代》,尾聲為全場歡唱《歌唱祖國》。
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節目主題思想
本次群眾文藝表演是為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而舉辦的活動,突出主題性是其顯著的特征。該場文藝表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總體部署和工作安排,以“奮進新時代 壯美新廣西”為主題,以高站位的總體把握、全景式的時代畫卷、藝術化的主題呈現、史詩般的磅礴氣勢和濃厚熱烈的氛圍,生動展現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西的高度重視和對壯鄉人民的親切關懷;生動展現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廣西的成功實踐;生動展現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自治區成立6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生動展現廣西各族人民知黨情、念黨恩、跟黨走,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的深情實感;生動展現新時代廣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實干興桂,奮力譜寫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文化繁榮、邊疆穩固、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壯美詩篇。
三、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節目文化內涵
(一)序曲節目:壯美廣西、熱烈綻放、喜慶吉祥、迎接賓朋
序曲節目名稱為《花海迎賓朋》,節目以舞臺道具變化來呈現,首先是場地中間圓形舞臺上的塑料花隨著音樂的節奏依次綻放,同時7500名背景觀眾手拿著塑料花傘,隨著音樂的節奏依次打開,形成一片絢麗花海的景象。此處節目編排的用意旨在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景色優美、四季如花、風景如畫的美麗廣西,同時,以花熱烈綻放形成絢麗花海的形式,喜迎中央代表團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賓朋。此處的花,既象征著廣西四季如花,又象征著喜慶、熱烈的氛圍以及成立60周年之際的廣西各族人民洋溢著喜慶的心情迎接八方來客。
(二)第一篇章的節目:絢麗多彩、古老壯鄉、鼓樂齊鳴、歌舞飛揚
第一篇章為自治區板塊的節目,共4個節目,分別為《錦繡壯鄉情》《千年會鼓擂》《歌海春潮涌》《廣西尼的呀》。
節目《錦繡壯鄉情》是第一篇章的第一個節目。“壯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俗稱,繡球是壯族傳統的民族傳情信物,象征著祝福、吉祥、喜迎來客。節目以少女合唱隊手持花束和2018名少女每人手持一個繡球在場上進行集體表演,音樂活潑而歡快,把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歡樂氛圍給予了充分的烘托和渲染;場上手持繡球的壯族姑娘穿著華麗的服飾,扭動著優美的身姿,盡情地表演,讓觀眾感受到了錦繡壯麗的廣西和廣西各族人民的和諧共居、民族團結、其樂融融的氛圍和壯鄉人民的熱情好客。
節目《千年會鼓擂》主要由馬山會鼓隊表演。壯族會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歷史源遠流長,始于宋代、盛于清朝,可謂是千年之鼓。傳統的壯族會鼓廣泛使用于嫁娶、祭祀、添丁、蓋新房、迎賓、節日、節慶、慶典、群眾性大型文體活動等場合,代表著莊重、熱烈。節目中以數百面會鼓擺成“牛頭”狀的會鼓陣,數百面會鼓齊鳴,聲音洪亮、場面震撼。這里的牛頭形會鼓陣象征著鼓舞民心,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壯鄉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備受鼓舞、奮勇前進,象征著壯鄉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紅紅火火、蒸蒸日上、“牛氣沖天”,同時,雄渾有勁的擊鼓陣勢也寓意著5600萬壯鄉兒女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雄心壯志。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是“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節目《歌海春潮涌》以萬人合唱、對唱的形式,再現廣西“趕歌圩”的熱鬧震撼、恢宏壯觀、和諧狂歡的生動場面,唱出廣西各族人民團結和諧、攜手互助、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的大家園風貌;唱出對黨、對祖國的感恩之情,對全國各族人民支持的感謝之情。板塊的最后一個節目《廣西尼的呀》是一首贊美廣西、歌唱廣西的歌曲,旋律優美動聽,歌詞膾炙人口。伴隨著歌曲的演唱,群舞歡快熱烈,各行各業勞模代表齊聚一堂,向主席臺走來、致敬,節目以此呈現了生活在八桂大地上的各民族以及百名行業代表歡聚一堂,抒發廣西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第二篇章(地市板塊)節目:民族廣西、多彩廣西、紅色土地、風清氣正、巨大成就、共創未來
第二篇章的節目圍繞“壯美新廣西”為主題。從節目編排的內容整體來看,編導組基本圍繞“民族廣西、多彩廣西、紅色土地、風清氣正、巨大成就、共創未來”等核心內容來呈現,核心理念以“五大發展理念”為領銜,展現跨入新時代的廣西14個設區市創造的新成果、邁開的新步伐、展示的新風貌、形成的新氣象。當前,廣西主動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深入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戰略和“左右江革命老區”戰略等形成“兩區一帶”統籌格局,旨在進一步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好“邊”的文章,構建沿海、沿江、沿邊“三大經濟板塊”統籌發展的大格局。這次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第二篇章(地市板塊節目)的節目編排架構緊密圍繞了廣西的“兩區一帶”的發展戰略,按照“兩區一帶”城市板塊來編排節目框架。每一個節目板塊的主題抓住了所對應板塊城市群的核心特征。
1. 第一板塊節目《綠水青山金銀山》
該板塊節目為西江經濟帶城市展演的節目。節目主題抓住了貴港、桂林、柳州、來賓、梧州、賀州等這些內陸城市山青水秀、風景秀麗的特點來設置節目主題為“綠水青山金銀山”。節目主題把廣西西江經濟帶城市群綠水青山、風景秀麗的特點與黨中央“綠色發展”等“五大理念”與“反腐倡廉”“從嚴治黨”的方針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既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又展示了廣西的獨特風光,緊扣和深化了政治主題,又十分接地氣、完美的做到了政治話語的藝術表達和實現了藝術核心思想的政治訴求。
如本板塊第一個節目《習習清風荷花舞》緊扣貴港市作為“荷花城”“被譽為國內十大最佳賞荷地”這一“荷”特征,在舞美設計、舞蹈動作編導的時候把荷花作為主要元素進行演繹和渲染,充分展示貴港的文化歷史和城市精神風貌。編導同時深化荷花舞這一藝術形式的主題,把“荷花”這一意象上升到黨中央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的政治高度,既完成了貴港市“荷”文化歷史特征的藝術呈現,也表現了貴港市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社會風清氣正、政治清明的氛圍,藝術表現力和政治主題實現了深度融合。再如:桂林市節目《三姐歌飄山水間》以桂林山水為畫卷,以文化為筆觸,以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為契機,以展示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為核心,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焦點,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為愿景,以“新時代劉三姐”為表演主題,再唱新山歌,歌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展現國際旅游勝地的新風采;節目在編導中堅持“綠色”理念,緊扣“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生態優勢,并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相結合,完成了廣西地域壯美風光與黨的政治話語的“無縫鏈接”。其它節目的編導均沿襲同樣的思路:柳州市節目《柳州新交響》緊扣柳州市作為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中國五大汽車城市之一、歷史文化悠久之城、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之城等工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的身份,通過富有民族特色的蘆笙陣和柳州新時代、新工業產品代表——寶駿新能源電動汽車方陣相融合呈現,展示出柳州新型工業風采和成果,彰顯新時期柳州經濟和科技騰飛新景象,體現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來賓市節目《黃泥鼓·歡騰》則緊扣“天下來賓,來者上賓”的來賓城市精神,在表演構成上,通過具有民族特色的瑤族“黃泥鼓”,奏響民族團結和現代發展樂章,體現出自治區成立60周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及來賓建市16周年來,經濟社會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共筑中國夢的熱烈氛圍;賀州市節目《瑤族服飾·綻放》則選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音樂——瑤族“蝴蝶歌”作為表演的主旋律,以瑤族傳統盛裝和絢爛的瑤錦方陣進行展示,展現賀州市民風古樸濃郁、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越的生態優勢和改革開放40周年來欣欣向榮的美麗畫卷;梧州市作為西江經濟帶上的重要城市,有著2200多年歷史,是曾經的省會城市,曾是嶺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今天的梧州,抵觸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的交匯節點,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社會發展也蓄勢待發,據此背景,梧州市節目《百獅獻瑞》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藤縣舞獅作為方陣進行展示,以生龍活虎的舞獅和激情四射的鑼鼓聲,表現出梧州人民奮發向上的精氣神和改革開放40年來所獲得的幸福感。
2. 第二板塊節目《紅色精神永發揚》
第二板塊節目是由左右江革命老區城市百色、崇左、河池三個市進行表演展示。廣西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色土地,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之一——韋拔群的故鄉就在廣西河池市東蘭縣,著名的右江革命就是在以韋拔群、鄧小平、張云逸等革命前輩為領導核心的領導下開展的。這一板塊節目編導創作的最大特征是抓住左右江革命老區的這一“紅色”主題,創作選材、主題核心、舞美呈現等設計均突出渲染紅色文化。
第二板塊的第一個節目百色市的《壯族大歌·百色紅 》,以右江革命尤其是突出的百色起義為主題,以壯族大歌為主要的藝術載體,展現了著名的右江革命文化歷史和百色起義精神,同時在壯族大歌的填詞中,突出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理想信念而奮斗的心聲和改革開放40年來給老區人民帶來的美好生活,從而高度地謳歌了中國共產黨“救中國”“發展中國”“富裕中國”“圖強中國”的初心和使命。
崇左市節目《天琴彈唱:木棉花開紅似火》則依托獨特醇厚、高亢嘹亮的高腔山歌——“詩雷”這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地域傳統民族文化為載體,以陣容巨大的天琴彈唱方陣為主要表演隊伍,以一首《唱天謠》譜新詞的方式,唱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積極向上、勇于拼搏、團結和諧和昂首邁進新時代的豪邁情懷。尤其是天琴彈唱方陣一改傳統的天琴坐著彈唱的演奏方式,改為花樣行進式彈奏,顯現出極大的動感美和線條美。
河池“四區”即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河池的經濟社會、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銅鼓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及東南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在民族文化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活化石”。河池市節目《銅鼓敲響幸福天》抓住了河池市“四區”特征和著名的“銅鼓文化藝術之鄉”這一特征,以震撼的銅鼓陣出場,在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的敲打聲中,表達了老區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展現了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充滿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豐收快樂的獲得感。
3. 第三板塊節目《“一路一帶”譜新篇》
第二篇章第三板塊的節目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進行表演展示。本板塊節目編導的核心主題是展現廣西風生水起北部灣。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另外加上玉林、崇左兩個市物流區,即“4+2”,陸地面積4.25萬平方公里。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地區唯一的沿海區域,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它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于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①
基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述重要戰略地位和風生水起大勢,節目編導組在編導節目的時候緊扣了北部灣的區位發展主題進行節目呈現。本板塊第一個表演展示的是欽州市。欽州市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坭興陶是欽州面向世界的最為靚麗的一張城市名片。欽州市節目《長風破浪北部灣》重點突出“海風情”“古陶情”“英雄情”等欽州文化元素,以巨幅藍色海浪、海豚翻滾等具有海洋文化性質的舞美,展現了欽州人民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勇往直前、開拓創新、迎接新機遇、新挑戰的時代精神風貌。北海市節目《海上絲路競風流》則緊扣了廣西北海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之一、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城市特征,以摩托艇、海邊休閑人群、絲帶飛揚等舞臺呈現,展現了時尚北海、休閑北海、絲路北海、生態海灣等特征。玉林市是一個客家文化和嶺南文化氣息十分濃厚的城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譽為“嶺南美玉,勝景如林”,該市節目《錢鞭舞·慶豐收》改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而來,融合新時代廣場舞的特點,具有傳統氣息又富有新時代朝氣的廣場舞方陣活力四射、令人震撼,給人力量與鼓舞,寓意著人民生活美好、幸福安康,體現了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繁榮與富強、人民生活的幸福與歡樂。防城港市節目《獨弦琴·海韻》則演繹該市獨具特色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弦琴文化,時而悠揚婉轉、時而高亢激昂的獨弦琴演奏,配上一群能歌善舞、婀娜多姿、美麗動人的京族姑娘方陣,展現了一個具有濃重海洋文化特色的邊海城市。南寧市是這個板塊最后一個進行表演展示的城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國面向東盟十國國際大通道、內陸開放型經濟帶、西南出海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永久舉辦地的南寧市,國際化、時尚個性、開放包容是它的特征,其節目編導以“共享未來”為主題,以東盟各國友人方陣、時尚舞蹈方陣等交匯融合進行表演展示,體現出了新時代南寧市的開放性、國際性、創新性、時尚性,實現了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的首府表達。
(四)第三篇章節目:奮進、歡樂、共享
該篇章的節目以新創作的歌曲《奮進吧,新時代》為主題曲,所有演員再次重返舞臺,漂亮的繡球彩車將當地優秀歌手載入場地中央,繡球車在行駛中歌手們唱起歌曲《奮進吧,新時代》,同時60名身穿世界巡回賽服的特技自行車運動員,手持五彩氣球環繞場中,60個吉祥物歡歡和喜喜與廣西各族兒女歡聚一堂,全場歡唱,載歌載舞,共同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整個表演場形成歡樂的大海洋。歌唱到高潮的時候,演出場空中升起14條壯錦條幅標語,表達了廣西人民踏上新征程,永遠跟黨走,創造新輝煌,共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第三篇章結束后,文藝表演進入尾聲節目——全場大合唱《歌唱祖國》,放飛氣球、彩煙、彩帶和舞動國旗等。
從上述節目的整體評析中,可以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群眾文藝表演活動自始至終都堅持突出政治性和群眾性、創新性、互動性相統一,堅持突出壯鄉特色、民族特色和藝術表現精湛、時代風采鮮明,很好的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和自治區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定下的基調“堅持隆重、熱烈、節儉、務實、安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