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潭 楊正松 楊燕林 等
摘要 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大部分果樹一年內通常只進行一次花芽分化,開花結果一次。云南具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獨特的氣候造成了特殊的現象。與國內其他藍莓產區不同,一些藍莓品種在云南出現一年中多次開花結果的特征,可以在秋冬季節提供鮮果,時逢藍莓鮮果淡季,經濟價值高。從形態學、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初步探討了藍莓多次開花的機理。
關鍵詞 藍莓;多次開花;機理;云南
中圖分類號 S663.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04-0034-03
Abstract In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regions,most fruit trees usually only undergo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and 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nce within one year.Yunnan is rich in ecological diversity,and the unique climate has created a special phenomenon.Different from other blueberry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some blueberry variet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in Yunnan within one year.Fresh fruit can be provided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s,when the blueberry fresh fruit is off season,the economic value is high.The mechanism of multiple flowering of blueberries wa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Key words Blueberry;Multiple flowering;Mechanism;Yunnan
藍莓(blueberry),又稱為越桔、越橘、藍漿果,為杜鵑花科(Ericaceae) 越桔亞科(Vaccinioicleae)越桔屬(Vaccinium L.)植物,為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樹種[1-3],是一類重要的小漿果資源,原產于美國、加拿大、蘇格蘭、俄羅斯及我國東北和西南地區。果實風味甜酸適口,除了富含糖、酸和維生素C外,還含有花色苷、黃酮、黃酮醇、多酚、原花青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E、熊果苷等其他果品中少有的特殊成分,也含有豐富的鉀、鐵、鋅、錳等微量元素[2-4]。藍莓以其獨特的保健功能和營養價值在國外引起廣泛的重視和應用,成為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新興小漿果類水果之一。同時,藍莓的深加工產品也廣泛應用在食品、飲料、化工、美容、保健、醫療等行業[1-2]。
大多數的藍莓品種與其他植物一樣, 在其生長發育周期中,于春季開花,夏秋季新的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冬季休眠。但在實際生產中,也常出現“夏花秋實”“秋花冬實”的現象,即在秋季采收果實后,果樹出現再次或多次開花結果的現象[5]。植物二次開花或多次開花的原因很多,例如天氣異常、病蟲害、肥水管理不當及品種影響等[6-15]。開花結實是果樹年生長周期和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過程。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大部分果樹一年內通常只進行一次花芽分化,開花結果一次。云南是我國特殊的藍莓生產基地,這里生產的藍莓不僅早熟、果實品質好,而且由于具有低緯度高原的氣候特點,一些藍莓品種在云南出現2次或多次開花結果的特征,可以在秋冬季節提供鮮果,時逢藍莓鮮果淡季,經濟價值高。筆者從形態學、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初步探討藍莓多次開花的機理。
1 形態學
藍莓的花期因氣候和品種而異,我國南方2月上中旬開花,而北方為4—5月,花期一般為15~20 d,最長可達40 d。同一氣候條件下,不同藍莓品種的花期有所不同[16-18]。王慶賀等[19]研究發現,積溫、無霜期、年平均溫度是影響花芽分化和花芽量的主要因子。藍莓花芽形成于當年生枝的先端,從枝條頂端開始,以向基的方式進行分化[17]。秋季短日照條件下,2個老鱗片分開時,形成綠色的新鱗片;花芽沿著枝軸在幾周內向基部發育,迅速膨大形成明顯的花芽并進入冬休眠;進入休眠階段后,形成花序軸。方仲相[20]和萬洪波等[21]研究發現,藍莓花芽形態分化共分 6 個階段,分別是開始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心皮原基分化期,觀察發現花芽的形態分化基本在即將進入秋季的短日照條件下開始,可觀察到花芽形態分化的全過程,歷時不到60 d。陳英敏等[22]以云南昆明藍莓基地的12個高叢藍莓和6個兔眼藍莓品種為研究材料,對3、4年生幼樹的花芽形成量和二次開花情況進行了調查,一年2次開花的藍莓在一年中抽發多次梢,不同批次枝梢成花能力與成花數量有差別,其成因不僅受物候、季節的影響,還受相同或不同批次枝梢之間養分競爭、著生部位和所處環境等因素的調節。
2 生理學
果樹花芽形態分化之前先進行花芽孕育(或誘導)和發端,花芽孕育是一個成花因素積累的過程,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和內部因子的調控[23],對木本植物成花機理的多項研究表明,作為結構物質和能量物質的蛋白質、淀粉和碳水化合物在花芽分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碳氮比學說自提出后不斷地被引用和證實,環割促花機理之一是提高了葉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葉片中氮的含量,從而提高了葉片碳氮比,成花量與碳氮比密切相關[24] 。洪繼旺等[25]在反季節龍眼成花差異的碳素研究中發現,龍眼成熟葉片的碳素含量只有達到一定的數量才形成花,因此碳素在成花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雖然碳水化合物的積累與花芽分化密切相關,但是碳水化合物并不是花芽分化的唯一決定因子[26]。果樹花芽分化也與植物激素密切相關[27],植物體內源激素的含量與植物的花芽分化以及開花過程關系密切。近期的研究表明,果樹花芽分化不僅與CTK/GA平衡密切相關,還與CTK/IAA、ABA/GA、(ZR+IAA)/GA3等平衡有關[28-30]。朱振家等[30]研究發現,油橄欖花芽形成過程中,不同類型激素間的平衡狀況比單一激素的作用更重要,成花誘導及花芽分化過程可能與各激素間的平衡有關。長期研究柑橘花芽孕育與激素的關系時發現,花芽孕育是各種激素在時間、空間上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綜合結果[29]。宋楊等[31]研究了5個藍莓品種在花芽形成期間花芽中4種內源激素含量,以及對藍莓花芽分化的影響,結果發現,各種激素在花芽形成過程中以不同含量和比例的變化來調控成花,它們的動態平衡對藍莓的花芽形成起了關鍵的作用。花芽孕育是各種激素在時間、空間上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綜合結果。但激素平衡假說只是提出花芽孕育所需的狀態環境,并沒有說明在花芽孕育過程中的動態作用。
3 分子生物學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人們提出了植物成花的基因網絡調控模型[32],目前認為植物成花有4條主要的調控途徑,即光周期途徑、春化途徑、自主發生途徑和赤霉素誘導途徑,不同的植物種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可能選擇了不同的途徑[33-34]。目前,成花決定的關鍵基因如LEAFY (LFY)、TERMINAL FLOWER1 (TFL1)和FLOWERING LOCUS C(FT)等的同源基因都已從童期較長的藍莓、蘋果、柑橘、銀杏、楊樹、杜鵑花等多年生木本植物中分離獲得,并已證明它們與擬南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相關同源基因有較高的保守性[35-36]。不同植物LFY同源基因的表達部位差異較大。一些植物的LFY同源基因在所有花器官和葉原基中都有表達,也有少數僅在部分花器官中有表達。如蘋果的AFL2僅在萼片和心皮表達[37],桃的Pp LFY僅在花瓣表達[38],甘野菊的DFL僅在苞片、花瓣和雄蕊表達[21]。蘋果的AFL1僅在果臺枝頂芽轉向生殖生長以后才表達,而AFL2在生長期6—10月的果臺枝頂芽中都有表達[39]。
方仲相[20]根據已知杜鵑花科植物的LFY基因保守區設計特異引物和簡并引物,通過PCR擴增克隆到1個LFY基因片段,長度為 1 141 bp;根據獲得的LFY基因片段設計引物,并利用 3 RACE技術擴增得到了St LFY基因的3‘端序列,長度為827 bp,末端具有poly A尾巴的結構;二者拼接結果為1 660 bp;藍莓St LFY基因在藍莓不同部位的表達量有差異,在花芽中表達最高,其次是葉,而在莖、根以及花朵中略有表達,且在根和花朵中的表達量極低;St LFY基因對藍莓花器官形成期,尤其對其中后期具有促進作用,且低水平 St LFY 基因表達量有利于藍莓花芽向休眠期的轉變;另外,St LFY基因對藍莓的花芽萌發起促進作用。
4 展望
在溫帶地區的大多數藍莓種類,花芽孕育期一般在冬季(南半球5—6月)形態分化前的 3~4 周,即需要有一個相對低溫的誘導過程[1,40]。而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區種植的藍莓不受低溫誘導控制,在藍莓同一單株上,新梢、花、幼果及成熟果可同時存在,藍莓一邊長出新梢,同時在新梢上形成芽,一年多次開花(國內其他產地一年僅一批次花果)。藍莓不同批次的花,其果實成熟期不同,分別是:①春花夏熟稱為夏季果(4—5月);②夏花秋熟稱為秋季果(9—10月);③秋花春熟稱為春季果(1—2月)。在這3批次果實之中,大部分藍莓以春花夏熟果為主,占65%左右,夏花秋熟果占25%左右,秋花春熟果占10%左右。藍莓本身是屬于需要低溫成花的植物,即使有促花措施也需要在秋冬季低溫后啟動花芽分化[41],而在云南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藍莓不需要低溫春化就能形成花芽。藍莓春季自剪之后立刻進入花芽分化,其二批次、三批次花的花芽分化期分別處于晚春和盛夏,當時的溫度較高,不存在低溫的誘導,但它顯然又屬于溫度不敏感型。存在即是合理的,云南藍莓有與國內其他種植地區不一樣的成花模式一定有其必然意義。
研究結果證明,一些木本植物中目前已知的成花調控關鍵基因與模式植物相比都是保守的。故可以假設:既然成花的關鍵基因在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中都是保守的,在木本植物中具有的同源基因應該具有相同作用。
對有花植物來說,成花過程中的一些關鍵基因的作用是保守的,隨著表達量的增強,達到或超過一定閾值后都能啟動多年生木本植物開花。對于藍莓的一年多次開花,可能是關鍵成花基因不斷受到外界環境因子的誘導和本身內部特異生物鐘的調控,開花調控的促進基因(LFY)表達量一年內在藍莓的不同部位呈現幾個周期性的上調。一般較嫩的組織對外界誘導較為敏感,所以藍莓的春梢、夏梢和秋梢按照發育順序依次響應,繼而導致一年多次開花。因此探索藍莓成花重要基因LFY的時空表達是研究藍莓一年多次成花和調控藍莓開花的關鍵之一。
藍莓一年多次開花來源于我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藍莓產業發展中的實際。近年來,云南一些地區已經有小批量的鮮果在秋冬季節供應市場,由于品質較好,價格是從南美智利進口鮮果的2~3倍,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如果能通過研究藍莓多次成花機理并加以調控,實現藍莓的可控栽培,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藍莓花果調控研究是一個生產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基礎理論問題,弄清花芽分化的生理和分子機制,不僅是在理論上明確并完善藍莓這種一年多次成花、特別是夏花秋果的成花調控的生理機制,而且在實踐上也可為大幅提高藍莓的生產效益提供理論依據,對促進我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顧姻,賀善安.藍漿果與蔓越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7-39.
[30] 朱振家,姜成英,史艷虎,等.油橄欖成花誘導與花芽分化期間側芽內源激素含量變化[J].林業科學,2015,51(11):32-39.
[31] 宋楊,竇連登,張紅軍.藍莓不同品種花芽形成過程中內源激素的變化[J].中國南方果樹,2014,43(5):106-108,114.
[32] MIMIDA N,KOTODA N,UEDA T,et al.Four TFL1/CENlike genes on distinct linkage groups show 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to regulat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apple (Malus×domestica Borkh.) [J].Plant and cell physiolog,2009,50(2):394-412.
[33] BLZQUEZ M A,WEIGEL D.Integration of floral inductive signals in Arabidopsis[J].Nature,2000,404:889-892.
[34] HE Y H,AMASINO R M.Role of chromatin modification in floweringtime control[J].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05,10(1):30-35.
[35] BHLENIUS H,HUANG T,CHARBONNELCAMPAA L,et al.CO/FT regulatory module controls timing of flowering and seasonal growth cessation in trees[J].Science,2006,312:1040-1043.
[36] WADA M,CAO Q F,KOTODA N,et al.Apple has two orthologues of FLORICA ULA/LEAFY involved in flowering[J].Plant molecular biology, 2002,49:567-577.
[37] 安麗君,李天紅.桃成花基因PPLFY的克隆與表達及多克隆抗體制備[J].園藝學報,2008,35(11):1573-1580.
[38] MA Y P,FANG X H,CHEN F et al.DFL,a FLORICAULA/LEAFY homologue ?gene from Dendranthema lav and ulifolium is ?expressed ?both ?in ?th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tissues[J].Plant Cell Rep,2008,27(4):647-654.
[39] WADA M,CAO Q F,KOTODA N,et al.Apple has two orthologues of FLORICA ULA/LEAFY involved in flowering[J].Plant molecular biology, 2002,49(6):567-577.
[40] LI B,XIA X Y,LIU S.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variation ?in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during ?dormancy ?and ?dormancy ?release ?in ?blueberry (Vaccinium corymbosum L.) [J].Plant physiology journal,2015,51(7):1133-1141.
[41] 馬艷萍.藍莓的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與營養保健功能[J].中國水土保持,2006(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