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晴 溫柔
[摘 要]廣場舞作為中老年女性的一種身體活動方式,對其體質健康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中老年女性中廣場舞人群與非廣場舞人群的BMI、肺活量、反應時、平衡能力等八項指標的測量,比較兩群體間各項體質指標間的差異,從而分析廣場舞中老年女性的體質健康特征及其舞蹈活動的影響因素,旨在為廣場舞的體質健康促進功能提供依據,以助于提高廣場舞在提高中老年體質健康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體質健康;廣場舞;中老年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5-0037-02
當下我國廣場舞運動開展得火熱,參與范圍與人數不斷擴大,但同時又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何更好地推進廣場舞發展進程,增強其應有的實際功用,許多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了實驗與研究。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提高中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與幸福感越加顯得重要,而作為中老年一項主要的身體運動與健康活動方式的廣場舞,也由此得到廣泛的關注。本文將圍繞廣場舞中老年女性的體質健康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中老年女性中廣場舞人群與非廣場舞人群的BMI、肺活量、反應時、平衡能力等八項指標的測量,比較兩群體間各項體質指標間的差異,從而分析廣場舞中老年女性的體質健康特征及其舞蹈活動的影響因素,旨在為廣場舞的體質健康促進功能提供依據,為廣場舞活動的開展提出建議,以助于提高廣場舞在提高中老年體質健康方面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北京某區部分259名中老年女性為研究對象,其中106人為廣場舞人群,152人為非廣場舞人群(基本情況見表1),兩組人群的年齡和BMI無顯著差異。依據《國民體質測量方法標準》,使用國民體質測量的儀器設備對兩組人群分別進行了體質健康指標的測試。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測試數據平均值、標準差,以及兩組間的顯著性差異檢驗(以P<0.01為有顯著性差異)。
二、結果與分析
本論文對兩組人群分別進行了BIM、肺活量、臺階指數、握力、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腿站立、反應時等體質健康指標的測試,測試結果見表2。
根據表2中的結果可以看出:相對于未參加舞蹈活動的人群,長期參加舞蹈活動的中老年女性的閉眼單腿站立、反應時、綜合評分三項均優于非舞蹈組,并具有統計學意義;BMI、肺活量、臺階指數、握力、坐位體前屈這五項測試結果差異較小。
由此可見,廣場舞中老年女性的體質健康具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具有較好的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指維持身體姿勢的能力,或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在運動中,平衡能力對于完成各種動作都非常重要,它可調節肌肉用力、保持身體平衡、維持某種動作姿勢。良好的平衡能力使動作準確、完美、舒展、高效,同時減少失誤和降低傷害。[1]李逸清對中老年群體平衡能力的研究結果顯示,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中老年人比不運動的中老年人具備更好的平衡能力、認知功能和情感狀態。[2]劉建宇、向家俊等人的研究說明,廣場舞運動干預能有效提高絕經后女性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3]本文測試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廣場舞能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廣場舞周期性的訓練包含許多不平衡的動態動作,通過在完成度上的不斷改進與變化,在長時間的訓練過程中提升了訓練者的本體反應能力,舞種類型多樣,律動方式與發力形式多變,肌肉能力得到提升,身體的平衡性與適應能力得到強化。長期的廣場舞活動提高了平衡能力,有助于避免中老年群體較常出現的摔跤等意外損傷,減少骨折及其相關并發疾病的發生。
其次,具有良好的反應能力。反應時反應人體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影響因素有人體形態、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力量、肌纖維的類型、身體用力的協調性、感受器的敏感度,以及年齡、性別等。因廣場舞類型的豐富性,中老年群體在鍛煉過程中每個舞蹈進行時間約為3~5分鐘,1小時可以完成十余個舞蹈組合,舞種豐富多樣,以民族舞為例,每個民族舞蹈的律動方式與節奏各有不同,主要的運動部位也有差別,需要舞蹈者不斷變換身體運動部位、運動方向、用力方式等等,從而不斷刺激身體的感受器,調動神經的反應與活動,長期的訓練就能夠減少中老年女性從接受刺激到機體做出反應動作所需的時間,增強其反應應變能力,提升人體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舞蹈組與非舞蹈組在反應時上極具顯著優勢,說明廣場舞能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反應能力。
最后,具有良好的整體體質健康水平。陳景、諶曉安的研究結果顯示:參加廣場舞的健康中老年人實驗后安靜時心率、心功能指數有顯著差異;實驗前后10min收縮壓有顯著性差異。[4]孫鄉、孫彪對老年舞蹈鍛煉的價值研究認為,從生理上來說,舞蹈鍛煉是一項中等運動強度,對老年人增強體質,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和調節新陳代謝,提高耐力素質有益處。[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廣場舞中老年人群的體質健康綜合評分高于非舞蹈人群,長期的廣場舞訓練能提升中老年群體整體身體健康水平。
結 語
廣場舞中老年女性的體質健康有著顯著特點,尤其在平衡能力和反應時上有著突出優勢,說明廣場舞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中老年的協調、反應和平衡能力。長期參加廣場舞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年齡的增長、肌肉能力退化、本體反應能力減弱而造成的退行性疾病與身體不適,對于延緩衰老,增強機體活力、改善心理狀態等方面均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作為一種深受喜愛的身體活動方式,廣場舞有著其他運動無法取代的作用,將舞蹈作為一種促進健康的運動方式進行推廣與普及,不僅有助于提升中老年的體質健康水平,對于國民身心健康的促進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為更好地開展中老年女性的廣場舞活動,有效地發揮其提高體質健康的作用,如何運用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等理論和方法研究編創更加符合中老年女性群體身心健康特點、有效提升其健康水平的廣場舞體系,仍需要進一步深入地研究。
注釋:
[1]張藝宏,徐峻華,何本祥,李軍漢,李 寧等.運動機能評定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05):147.
[2]李逸清.中老年人平衡能力與認知、情感關系的初步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7:05.
[3]劉建宇,向家俊,衛星臨,胡彩鳳,吳成亮,張孟雁.廣場舞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血清雌激素及平衡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20):78—82.
[4]陳 景,諶曉安.廣場舞對健康中老年人心功能的影響研究[J].科技論壇,2015:20.
[5]孫 鄉,孫 飆.發達地區老年人舞蹈鍛煉對身心健康的研究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09(04):142—145.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