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華

就診時被候診人群打圍,本就難以啟齒的隱私被全程圍觀……近日,盡管這一尷尬的經歷已經過去一周,韓女士回想起來時,仍然有些難為情。記者走訪多家三甲醫院發現,不少患者就診中都曾遭遇過類似的尷尬。(1月29日《楚天都市報》)
盡管醫療系統越來越重視保護患者的隱私,就醫環境和秩序也越來越好,但“一人看病多人圍觀”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成為很多患者就診時的一種尷尬,尤其在私密程度要求更高的一些科室,如男科、婦科、泌尿外科、皮膚科等,這類現象的存在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在診療秩序方面的規章制度已很健全、看病日益注重個人感受的當前,之所以還會出現這類現象,與沒有做好細節方面的把控有很大關系。
比如,看病雖然需要掛號,需要在候診室排隊依次進入診室,但為了節省時間,叫號時必須有所提前,一些比較焦急的患者,很可能沒等前面看病的患者走出來,就已沖進了診室。同時,由于患者等待的時間長、看病的時間短,想向醫生多問幾句的患者不少,導致后面的患者已進入診室,前面的患者仍然沒有出來。
再如,看病雖然只需掛一次號,但患者通常要進入診室找醫生幾次:看病要找醫生,開完檢查單和做完檢查后還要找醫生,醫生開了藥后,患者遇到什么情況,還得返回來找醫生。第一次走進診室還算有秩序,但后面幾次就會顯得比較隨意。醫院對于患者后幾次走進診室缺乏具體的規定,容易導致患者同時擠進診室。
此外,當前很多醫院都推出了預約診療服務,但這項服務若不能堅守規則,反而可能出現一定的混亂。最常見的現象是,前面的患者還沒有看完病,后面的患者已到了預約時間。這種情況下,后面的患者就有了進入診室的沖動和理由。
當前,醫療系統提倡服務精細化、診療精準化,這種改變,也是建設服務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各行各業都提升了服務質量,醫療服務當然不能落后。但服務精細化重在落實細節,如果細節方面做得不到位,再好的規則與制度也沒法落實到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最應該牢記“不以事小而不為”。
因此,醫療系統在推出種種優化診療流程的規則之后,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結合實際,將規則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看病時遭圍觀這事看起來不算太大,但細微之處最能給患者帶來直接的感受,也最能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甚至尊嚴,同樣應該立足細節,來化解患者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