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縣老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大悟縣搶抓國家扶持老區發展一系列政策出臺的機遇,以紅色文化為基點,建設綠色生態家園,確定了“生態立縣、產業興縣、開放活縣”的發展思路,招商引資,發展縣域生態經濟,奏響“紅”“綠”交響曲,有效助推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3年前,時任大悟縣縣長的余德芳收到廣東省順德市一家造紙廠寄來的郵件:“鑒于大悟縣豐富的林木資源,我廠有意來大悟投資2億元辦廠,投產后將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直接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
“當時我收到這個信息后確實很動心。”如今擔任縣委書記的余德芳坦誠地說。
大悟縣是集老區、山區、庫區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正進入攻堅階段,早日摘掉國貧縣的帽子,是大悟干部群眾渴望已久的心愿。這送到手的“蛋糕”自然是求之不得,縣委縣政府統一思想,拒收了這個“蛋糕”。大悟雖然貧困,扶貧攻堅也需要這樣的投資,但再迫切、再需要也不能毀掉這一方山水。
秉承“決不能讓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在大悟落地”的原則,近幾年來,大悟縣將數十家企業投資總額近100億元的項目拒之門外。
“如果這100億元在大悟落地,對大悟經濟社會發展、對百姓的生活水平確實會帶來短暫的推動作用。可保住這片綠水青山,卻是千秋福祉。”余德芳說。
為打造紅色文化與綠色資源相結合的富縣富民之路,讓大山深處的老區人民既真正靠山吃山,又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大悟縣整合分屬民政、文物等部門的職能,成立大悟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將全縣紅色資源納入政府管理,整合專項撥款、民間捐款、親屬出資等多渠道資金,掀起紅色項目建設熱潮。
近幾年來,全縣共投入近3億元用于建設和提檔升級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中原突圍紀念館等一批紅色經典景區。同時啟動以宣化店紅色旅游名鎮為核心的一批旅游項目建設,撬動社會資本近20億元,帶動創業就業533戶2130人,開發出一系列“紅色旅游+生態觀光”“紅色旅游+文化體驗”“紅色旅游+鄉村旅游”“ 紅色旅游+戶外拓展”“紅色旅游+研學實踐”等復合型旅游產品。
大悟縣緊緊圍繞“綠色能源、農產品加工、印刷包裝、優質旅游業、科教”等五大產業,制定政策,招商引資。
以武漢市對接大悟縣開展精準扶貧為契機,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發展產業扶持政策”和《大悟縣搶抓IPO政策機遇鼓勵企業掛牌上市獎勵辦法》,建立招商“政策庫”;開通大悟縣招商局微信公眾平臺,建立招商“信息庫”;結合五大產業招商方向和地方特色資源,讓主管部門邀請專業人員策劃一批招商項目,建立招商“項目庫”;從社會資源廣、行業從業時間長、熱心大悟經濟發展的人士中,聘請一批人才,建立“人才庫”。
大悟縣以生態文化旅游等為基點,引進省內外資金96.88億元,直接利用外資1380萬美元,招商引進項目68個,協議投資額達192.5億元。
全縣共啟動建設具備生態綠色旅游小鎮功能的AAAAA級旅游景區4處。2017年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2.3億元。投資20億元,在有“鄂北小黃山”之稱的四姑鎮裝八寨打造集觀光游覽、戶外攀巖于一體、具備生態綠色旅游小鎮功能的AAAAA級旅游景區。投資3.6億元建設集生態觀光、養老養生、休閑度假、康體娛樂于一體的AAAA級生態旅游度假區等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
十八潭風景區,歷經2年的爭分奪秒建設,2017年國慶節期間對外開放。項目負責人陶勇強說:“開業只是起步,再有三年建設,這里將會變成中部‘長隆’。”
芳畈9W千瓦光伏扶貧項目并網發電,中廣核仙舞山等3個風力發電廠已建成發電,京華彩印、艾特包裝等企業產銷兩旺。
投資1.7億元的克拉梅茨茶業項目正式投產,武船鴻路、廣樺包裝、湖北頂裕節能等15家重點工業企業加大了技改投資。
紅土地,走綠道,農民致富一片歡笑。
大悟縣充分發揮山區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優勢,以園區、鄉鎮為單位,突出各自重點行業和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條。科學布局產業規劃,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目前,大悟有規模不等的茶場240多家,面積27.6萬畝,規模以上茶企年產優質綠茶6000多噸。全縣54萬農村人口中,涉茶行業人員達12萬人,茶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2%。
大悟縣金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推廣健康大米——水稻噴硒種植技術,帶動5個村近300戶農戶種植,面積達到1400余畝,公司以高于市場價收購包銷。農戶收入0.5萬至3萬多元。
大悟縣紅綠交融,走出一條富縣富民大道。
2017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2.04億元,增長16.7%;財政收入15.98億元,增長14.3%;地方公共預算收入9.83億元,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86元,增長9.4%。
大悟縣長余海群充滿信心地說:“2017年上述各項指標均以15%的幅度增長。大悟縣不但青壯年勞力不會出外打工,而且還可吸引大量外地勞力來大悟就業? (執筆:羅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