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黨組織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始終重視黨的建設,及時建立健全黨的組織,保持黨的領導的連續性和統一性,黨的建設在根據地建設中起到了統領作用。
1930年3月,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召開六縣縣委和紅三十三師黨委聯席會議,作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決定。圖為位于安徽省的六安中心縣委舊址。
到1931年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時,鄂豫皖蘇區共有縣級黨組織30個,黨員2.3萬人。圖為河南省新縣中共鄂豫皖分局舊址。
1927年11月,湖北黃安、麻城三萬余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舉行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圖為潘忠汝、戴克敏、吳光浩等領導黃麻起義時使用的黨旗。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先后建立了27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和3個市級蘇維埃政權,區、鄉蘇維埃政權普遍建立。
誕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擁有正規武裝4.5萬人,下轄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共10個師以及1個少共國際團。
鄂豫皖主力紅軍長征后,紅二十八軍堅持大別山武裝斗爭,牽制了大量國民黨兵力,有力地支持了主力紅軍的長征。圖為安徽省岳西縣包家鄉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縣以上各級蘇維埃政府設立了革命法庭,下設審判委員會、國家公訴處、申訴登記處、執法管理處,承擔司法審判職能。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先后頒布了《施政綱領》《蘇維埃組織法》《雇農工資辦法》《債務辦法》《婦女條例》《紅色戰士傷亡撫恤條例》等30多部法律法規。
1927年,七里坪地區農民協會按照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了七里坪革命法庭。1930年2月,黃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在七里坪革命法庭原址設立了新的黃安縣革命法庭。法庭內設秘書股、審訊股、登記股等,街上設有檢舉箱。圖為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革命法庭舊址。
1931年5月成立的六安縣獨山蘇維埃革命法庭,規定了審判權、審級、合議、陪審、公訴、辯護、嚴禁刑訊逼供等制度,明令宣布廢止肉刑。圖為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蘇維埃革命法庭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