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男人心中,都有留給自己玩具的空間。某些不經意的愉悅體驗片斷或感知瞬間,會讓你埋下種子,一旦時機成熟就瘋狂成長,占領你所有的時間和空間。比如打炮。
二十多年前,我在電腦城路過,看見一套在演示DVD硬解壓的《真實的謊言》,第一次見到1080p畫面精細入微,鸚式戰機的發動機聲音發出的低頻聲浪和機關炮左右掃射的精準移動征服了我,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是存了半年的飯錢把那套漫步者2.1電腦音箱搬回了宿舍—那時候還是學生,買不起那么貴的主機,只能買電腦音箱,后來這套音箱一直伴隨我到畢業。
就像丘處機經過牛家莊一樣,這套漫步者改變了我人生的進程;見證了周杰倫的出道與成長,認識了卡梅隆和斯科特,也閱遍硬盤深處春色無邊……
這經歷給我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兩聲道必須有低音炮相配套,才是完整的系統。低頻才是一場聲音盛宴的根基與靈魂,所以京劇之類沒有低音部的娛樂形式衰微是必然的。
一直到CAV和愛浪音響開始將5.1聲道和杜比、DTS格式普及到街頭,每次經過都流連不已,奈何那時候剛畢業,還是租房住,所以沒法將家庭影院搬回家。所謂家庭影院,首先你得有個家。
后來換了工作之后穩定下來,開始折騰了一套基于電腦的創新聲卡加5.1衛星音箱。好處是五個衛星箱加炮放一起的體積跟一個登機箱差不多,搬家的時候方便得很。
這套創新5.1見證了諾蘭的成長與封神,還有李安闖入好萊塢登頂折桂,以及將我引入美劇世界的《越獄》系列。
《速度與激情》拍到東京漂移的時候,我終于忍不住換了一套正經由書架箱和帶杜比和DTS HD功能的功放機組成的7.1聲道,低音炮來自國產的鐘神十二英寸……那時候堅信一寸大一寸強的罩杯理論,只要能捶胸頓足,就是好炮,因此沒少受房東警告。
后來買了房,第一想法就是組建一套真正的家庭影院,必須是松下等離子,那時候等離子的畫質最好,必須是杰士金盤,見識少,只覺得那金燦燦的盤看起來比較有面子,買了杰士RF62和SW110十英寸炮組成的客廳影院系統。然而有了時間折騰之后,在幾個影音論壇上閑逛,開始了不斷更換升級的不歸路,什么驕陽,帝國雙十五,3115D,大地震,威力登……基本上稍有名氣的都有玩過和聽過,各種調炮REW,像狗一樣爬角落聽音辨位,搬炮搬到腰肌勞損要去理療……但是也了解了打炮的樂趣與成就感,雖然一部電影里用到炮的時間20%不到,但是卻占用了整個影片里80%的功率,這倒符合二八定律。特別是漢斯·季莫的配音,沒有融合銜接完美低音炮的渲染,諾蘭的片子就少了很多質感,蝙蝠俠根本就沒法跟小丑斗,他根本就拿不到奧斯卡配樂獎……
Ologe twenty不僅薄,還能橫放和豎放,造型也很有藝術感
M&K的低音炮低頻效果也是相當勁爆的
Martin Logan Depth I特殊的結構可以杜絕箱體振動
剛開始玩音響的時候從2.1聲道開始玩起,那時候已經意識到低音炮的重要性
《阿凡達》發布藍光后,開始入手3D投影。箱子也鳥槍換炮,都用了THX U2認證的箱子和炮,杜比發布全景聲后,沖破領導阻撓在天花板上裝了兩個小音箱作為天空聲道。但是漸漸發現器材越來越好,看片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第一時間下到硬盤里的片子過了幾個星期幾乎都忘記了還是沒有打開的欲望……跟玩相機一樣,拍照已經不是目的,撫摸著鏡頭的手感和檢查防潮箱里隊列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比拍照更吸引人。
但是客廳里放那么多箱子和各種機器始終被領導詬病,占據了空間卻沒時間去用,雖然看著放在那里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扎實滿足感。但矛盾就像尼古拉斯凱奇接的爛片一樣,一開始了就沒法結束,就算我把拖地的工作攬下來也不行,長此以往,家將不家,于是干脆在小區附近租了間屋子專門用來放器材和看片用。
趁機升級成150英寸幕布和7.2.4全景聲系統,用來迎接《冰與火之歌》、漫威宇宙的構建以及汽車人在地球的跨物種感情紐帶變遷……
聲音從立體聲到環繞聲,從環繞聲到沉浸聲,再沉浸到體感。是的,我用了一個雙十二英寸的百靈達舞臺炮和一個沙發震動器來增強體感,舞臺炮捶胸,震動器震沙發。不管哪種聲音效果,低音炮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炒菜不能沒有鹽,生活不能沒有電影。
這是我認為最漂亮的炮,有質感有靚感,造型很有藝術感,可以豎放可以橫放,雙十寸單元設計卻有五十多公斤的體量,不管是HiFi還是電影,美劇,演唱會都能從容自如應付。
這炮的結構跟百里登神炮SUB1一樣,三個主動單元相互平衡,開得再大聲,上面立的硬幣也不會倒下。難得的是這種結構用的比百里登還要早。音質一流,《西部時間》的鋼琴聲在這個炮里發出來,令人流連,三日不絕。從此認定配樂的賈瓦德日后必定是漢斯季墨的接班人。
這炮的功率和下潛都不見長,然而做工和設計令人印象深刻,凹入的網罩和背板能很好保護面板和背板,做工比例都符合我心目中中庸有質感的形象,質感量感都對得起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