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滿足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日前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該藍皮書中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其中,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冰凍圈消融加速,氣候風險水平呈上升趨勢。
(澎湃新聞)
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印發《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進一步加快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各項工作。
《方案》提出,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標是“一保、二建、三協同、四落實”?!耙槐!保创_保地下水型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二建”,即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全國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三協同”,即協同地表水與地下水、土壤與地下水、區域與場地污染防治;“四落實”,即落實《水十條》確定的四項重點任務,開展調查評估、防滲改造、修復試點和封井回填的工作。
(中國環境報)
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搶險救災網上申報系統于3月27日正式上線運行,可實現社會應急力量網上登記備案和審核、災情信息發布、救援申請、搶險救援管理等功能。
據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應急救援要堅持“按需、就近、規范、有序”的原則,事先在申報系統備案隊伍和裝備等情況,并通過省級應急管理部門審核。在開始行動前,社會應急力量要在申報系統提交救援申請,填報救援車輛、行駛路線、通行時間、攜帶的裝備物資等信息。重特大災害需要跨區域救援的由應急管理部審核;不涉及跨區域救援的由省級應急管理部門審核后,由省級應急管理部門通報本省交通運輸部門組織沿線收費站免收車輛通行費,服務區做好優先加油、加水、餐飲、車輛維修等公路通行服務保障工作。社會應急力量到達災區后,要服從災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第一時間到現場指揮部報到,嚴格服從災區相關管制要求;救援任務結束后,按現場指揮部要求有序撤離災區。
(新華網)
臺風、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威脅的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防汛防旱防風指揮機構應當根據受影響的程度和應急預案,宣布采取停課、停工、停產、停運、停業等一項或者多項必要措施。
3月28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條例》,并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防汛防旱防風地方法規。即日起,臺風、暴雨期間,不按規定停工、停課的或將受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