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從俄羅斯訪問回來,12日又啟程飛往中亞,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習主席還將出席在比什凱克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以及在杜尚別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峰會。密集的元首外交,對整個地區意義重大,也在世界面前樹立了新型國際關系的范例。
中亞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及上合組織的發祥起了重要作用。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是上合組織創始成員國,還都是最早支持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塔吉克斯坦則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諒解備忘錄的國家。習主席對這兩個國家的訪問,不僅將進一步提升中吉、中塔關系,還必將強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及上合組織的發展。
人們很難不注意到,對“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美國都抱消極乃至敵視的情緒,其他部分西方國家也存在一定疑慮,但“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非但沒有因此就涼了,反而搞得有聲有色,都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它們的成功實踐對國際政治的啟發是歷史性的。
首先,世界很大,多元是必然的。發展中國家長期落后于西方,在國際體系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這使得它們的利益、訴求,甚至整個身影往往被發達世界遮蔽和忽略,“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讓世人看到了一大片新天地,一個充滿活力和各種可能性的舞臺。尤其在當前單邊主義盛行的特殊時期,我們尤其需要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宏大的格局,實現新的突圍。
其次,一個包含了東方智慧的國際關系新模式呼之欲出。大國和小國可以真正平等相待,互敬互惠;不同價值觀和政治體制的國家可以結伴不結盟;“人類命運共同體”決不僅僅是愿景,可以真的在現實中踐行。正是在這種新型思維的指導下,中吉、中塔關系達到歷史最好時期,“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能在美國和部分西方力量的冷眼之下,不斷前行。
第三,無論“一帶一路”還是上合組織,沒有排他性,不是黨同伐異或另起爐灶,包括對美國及西方世界都懷著善意。美國之所以對它們戒心重重,根子還在于華盛頓的地緣政治競爭思維。放不下這種思維,美國就只會視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這樣的小國為棋子,也會以同樣的心理揣測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外交。當前世界的很多摩擦,根源于不同戰略思維的分歧。
“一帶一路”倡議和上合組織的發起、發展,中國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中國對世界治理做出的重要貢獻,而這個貢獻是世界共享的。當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正對自由貿易、多邊主義構成空前沖擊的時候,“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顯現出更突出的價值。我們相信,世界將越來越珍惜中國為此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