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超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城市化建設和進程也在不斷提高,而傳統的城市社會管理觀念已經不能適用于當今時代的發展,無法跟上城市發展的潮流。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認識到這一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將城市管理轉化為城市治理,加強科學和民主化的治理,在城市社會的人、事、物等方面都要規范制度、創新治理觀念,提高治理能力,不斷增強城市現代化的進程發展,這是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的必然要求。城市相關管理部門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解決社會治理中的主要矛盾,推動基層城市的發展變革,保障社會長治久安的發展前景。
“治理”是一種具有共同目標的管理活動,這種管理活動的主體不一定必須是政府機構或者政府公共部門,也不一定非要依靠強制的手段來實現,也可以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規范。同時,治理的目標也沒有強制的要求,治理機制不一定必須出自正視的政府機構,并不是以一種強制的力量讓別人屈服的活動,而是一種科學的、民主的、和諧的,為了促進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活動。本文所說的城市社會治理指的是改變傳統的城市社會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增強社會治理的活力,依靠各種社會上的積極力量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社會生活環境,而不是以強制手段來管理人民群眾,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行為,更加的人性化和民主化,尊重人民群眾的建議,告別暴力執法等不良社會行為。
首先,關于人的治理問題,當下環境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極為嚴重,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因食品安全造成健康隱患的現象還是經常發生。可以說,食品安全問題是一種帶著面具的恐怖行為,在這樣的恐怖行為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精神素質都遭到了嚴重的危害和創傷,并且不斷的下降,給城市和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次,關于事的治理問題,城市交通、商業網點、生活環境的規劃都不夠完善,城市交通壓力大,道路的寬度及數量與車的數量完全不成正比,堵車現象嚴重,汽車尾氣污染嚴重。商業網點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導致房價差異化嚴重,周邊設施也不夠完善,市民想要滿足生活中一些日常需要,就需要走出很遠,這也給交通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最后,關于物的治理問題,最為明顯的就是物價上漲嚴重,這種社會問題既和食品安全有關,也離不開房價的影響,不僅買菜貴,賣菜更難,就是物價上漲問題的最大體現形式。買與賣的不同聲音,不同訴求也是物價上漲問題的延伸問題,在這樣的現象下,政府調控力度不夠,最底層老百姓的權益往往不能得到保障,從而造成城市社會治理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并且問題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城市和社會的良性發展。
加強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是推進國家整體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提出了“在改善民生環境和創新社會治理制度化中加強社會建設”的目標。這也強調了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同時必須要注意的是:城市社會治理過程中的精細化環節是保證城市社會治理質量的關鍵因素。概括地講: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要時刻樹立“沒有最好的治理,只有更好的治理”觀念,不斷探索和創新城市社會治理的體系和制度,并長期堅持下去。城市通過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化的創新研究、以及對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視程度,可以有效保證城市社會治理廣泛的范圍、較高的質量。相關部門對于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的過程中,不要推卸責任,不要視而不見,深入挖掘城市社會治理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能夠有效優化行政人員的執法過程,監督執法人員是否做到依法行政,要讓人民群眾對于行政執法的過程心服口服,能夠有效啟發人民群眾的守法自覺性,并且能美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環境。

創新城市社會治理理念。想要加強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的創新進程,就要創新治理理念,告別過去傳統的城市管理理念,將治理理念推向現代化發展進程。在現代化的城市社會治理理念中,強調社會力量的踴躍參與,同時社會治理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城市社會治理要盡量減少強制性的法律法規,要在潛移默化中加大社會治理的宣傳力度,例如制定社區公約、村規民約等軟制度,規范市民的道德行為,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的創新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傾聽群眾的意見和想法,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要勇于回應新問題,并敢于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不要逃避問題,不要推卸責任,這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的行為。總的來說,創新城市社會治理理念就必須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解決城市內的一系列影響社會和諧、人民權益、國家發展的社會化問題,保證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存在感,切實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和安全提供保障。
創新城市社會治理目標。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必須要創新城市社會的治理目標,并以這個目標為前進動力,為完成這一治理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當代社會環境下,城市社會治理的目標是:打造生態城市。生態城市的含義就是把城市當做一個生態系統,在發展過程中,應用生態知識和城市治理知識對城市進行保護,合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資源,建立一個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兼顧。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城市。第二,要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文化的體現,可以突出城市的獨特特征和鮮明歷史個性。智慧城市是由智慧城市社會治理、智慧人群、智慧產業、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環境、智慧民生情況共同構成的,相關部門要創新城市社會治理目標,不要將目標局限于傳統的思維里,要知道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體現,創新和重設城市社會治理的目標是推動城市更好更快發展,推動國家治理進程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創新城市社會治理制度。想要創新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社會治理體系,一定要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指導思想,提高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形成一個社會全民參與的治理體系。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相關行政執法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以及思想教育的培訓,要不斷培養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思想觀念,有效避免執法過程中的不公平事件,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社會治理制度,將職責明確劃分,工作流程清晰明了,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從根本上做好行政執法人員的監督工作,加大監督力度。
綜上所述,創新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的創新有利于維護社會治安,構建良好的城市形象,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性發展。良好的城市社會治理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有利于促進城市文化、政治、經濟的穩步發展。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必須要加快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的創新進程,加大投入力度,發現并正視城市社會治理中的現存問題,并不斷創新城市社會治理理念、治理目標及治理制度,推動城市社會治理更好更快發展,為城市的和諧穩定做出一份貢獻,提供一份保障,相關政府部門要肩負起城市社會治理制度化創新的責任和義務,依法行政,民主治理,保障人民的利益,維護城市的文明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