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延群

血液中血脂水平是人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如今血脂高的人越來越多,了解一些血脂的知識,對于自我健康管理十分必要。
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離脂肪酸等。它們在血液中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一般來說,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血脂項目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稱之為血脂四項,如果再加上載脂蛋白AI、載脂蛋白B,稱之為血脂全項。
生活中,膳食改變、劇烈運動及患病情況下,血脂都會有較大的變動。高脂肪飲食時,血脂含量明顯升高,但在3~6小時后逐漸恢復正常。因此,進行血脂檢查時,要求在采血前一天晚10點鐘開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點至10點靜脈采血。此外,還應注意檢查的前幾天不要飲酒,因為飲酒能明顯升高血漿中的甘油三酯濃度。
高脂血癥是指血中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是一類較常見的疾病。高脂血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
高脂血癥的病因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高脂血癥和繼發性高脂血癥。原發性高脂血癥有遺傳因素,主要表現為細胞表面脂蛋白受體缺陷以及細胞內某些酶的缺陷,也可發生在脂蛋白或載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為基因缺陷引起。繼發性高脂血癥是由于其他原發疾病引起,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腎臟疾病、甲狀腺疾病、胰腺、肥胖癥、糖原累積病、痛風等。
高脂血癥癥狀不明顯,危害卻很嚴重,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而引起黃色瘤,二是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由于黃色瘤的發生率并不十分高,再加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前期并無任何癥狀和異常體征發現。但該病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損害就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因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動脈供血、供氧,一旦動脈被粥樣斑塊堵塞,就會導致嚴重后果。像常見的冠心病、腦梗塞以及周圍血管血栓性疾病與動脈粥樣硬化都與之有關系。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癥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等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此外,高脂血癥也是誘發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脂血癥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癥、胰腺炎、眼底出血、高尿酸血癥等疾病。
由于高脂血癥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是否出現血脂異常并采取及時合理的治療呢?專家提示,可以從五個方面加以判斷。
1.常出現頭昏腦漲或與人講話間隙容易睡著。早晨起床后感覺頭腦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極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瞼黃疣是中老年婦女血脂增高的信號,主要表現在眼瞼上出現淡黃色的小皮疹,剛開始時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嚴重時布滿整個眼瞼。
3.腿肚經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這是膽固醇積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現。
4.短時間內在面部、手部出現較多黑斑,斑塊較老年斑略大,顏色較深。記憶力及反應力明顯減退。
5.看東西一陣陣模糊,這是血液變黏稠,流速減慢,是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所致。
高脂血癥患者一定要健康生活。
膳食結構要合理。飲食原則是“四低一高”,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糖、高纖維膳食。可以多選擇一些新鮮的綠葉蔬菜、時令水果等,既可以補充維生素還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于血脂的降低。一些有調節血脂功能的食物包括:洋蔥、木耳、米醋、紅棗、山楂、海帶、豆類以及雜糧等。
生活方式要科學。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和文娛活動,不吸煙、不酗酒、避免精神緊張,并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運動可使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得到鍛煉,促進脂肪代謝。
定期體檢。45歲以上肥胖者、有高脂血癥家族史者、經常參加應酬者、精神高度緊張者,都屬高發人群,建議這些人群每年檢查一次血脂。
藥物調節。調脂治療最根本的目的是預防和延緩冠心病、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生。
當通過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時,就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采取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