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永福 常曉光

在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城角寨村,提起退役軍人、退休干部李繼英,鄉親們都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稱他是養羊“好把式”,鄉黨“活財神”。
李繼英8歲時隨父親下放到城角寨村落戶,鄉親們深情關愛和無私幫助,給他那段苦難的青蔥歲月增添了許多溫暖和歡樂,自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好好做事,回饋鄉親們的厚恩。1970年12月應征入伍,在人民解放軍的大熔爐里,度過了24年激情燃燒的軍旅生涯,被授予中校軍銜,享受副團職待遇。1993年9月轉業到西安市稅務三分局,先后擔任老干部科科長,分局黨總支副書記、工會副主席。2001年6月離崗,2014年退休。
離崗后,他即被北京頤養堂西安分公司聘任,負責安排老干部療養工作。此后,他又受聘為港灣公司辦公室主任、永信會計事務所業務部主任,工作都搞得有聲有色,個人收入也很可觀。
身兼數職,天天忙得不可開交,李繼英卻感覺人好像變成了一架掙錢的機器,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長期以來一直想在有生之年為家鄉做點事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于是毅然決定辭職,于2004年3月底,攜老伴回到了闊別30多年的故鄉。
回鄉后,他對家鄉渭北塬上的自然地理條件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決定從養殖奶山羊入手為鄉親們打開一條致富之路。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時,多數人持反對意見,認為不可行。原因是原來村里也有零星養殖的,但由于沒有規模,羊、奶銷路不暢且價格低,獲利不多,村民粗放飼養,缺乏羊病防治知識,風險較大,對養殖奶山羊致富缺乏信心。
此后,為了給群眾做好示范,解決難題,他專程到楊凌農高會進行考察,參加了奶山羊養殖培訓班,對奶山羊養殖基礎知識和關鍵技術進行系統學習,很快掌握了相關技能。為了進一步鞏固、提高奶山羊養殖知識和技能,他還購置了《奶山羊高效益飼養技術》《羊病防治訣竅》《山羊農戶規模飼養技術》《關中奶山羊科學飼養新技術》《波爾山羊科學飼養技術》《肉羊飼養技術手冊》等書籍,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同時,購買了5只奶山羊,邊養邊學,邊實踐,邊琢磨,邊提高。遇到問題,及時向技術專家咨詢,虛心向有經驗的人士請教。經過兩年努力,奶山羊養得越來越好,不僅取得了較好的收益,他自己也由門外漢變成了養羊的“好把式”。群眾看在眼里,佩服在心上,嘲笑他的人少了,主動學著他養羊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群眾養羊積極性不斷提高,養羊規模日益擴大,問題也越來越多,李繼英把為養羊鄉黨排憂解難作為自己的本分,全力以赴,樂此不彼,不求任何回報。
羊奶銷售渠道不暢是制約奶山羊養殖規模和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為了建立順暢便捷的銷售渠道,他到多家奶加工企業進行了走訪,并邀請廠方到村上實地考察,爭取村兩委大力扶持。經過多次協商,閻良區百躍羊乳集團在村里建立了羊奶收購點。此舉得到了老支書謝振孝的全力支持,在自家院里安裝了冷藏奶罐,搭起了防雨棚,為群眾每天交銷羊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打消了村民養羊致富的后顧之憂。
羊羔接生和羊病診治是奶山羊養殖中的常見問題,也是多數群眾養羊路上的攔路虎。無論誰家的羊生病或難產,只要農戶有求,不管白天黑夜,還是雨天雪天,李繼英都是隨叫隨到,風雨無阻。
今年2月17日,他正在鎮上辦事,村民徐新杰打來電話,說他家母羊難產,體外掉出2個漿包,但一直看不到羊羔,請求幫忙。李繼英二話沒說,放下手頭的事情就騎著自行車往回趕。回到村里,徐家已經圍了不少鄉黨,急于幫忙,又都束手無策。李繼英進行了診治,確認是由于難產時間過長,母羊力氣已經用盡,情況十分危急。他立即動手處理,請人幫忙把母羊放倒按住,撕破漿包,右手伸進母羊產道,將胎頭擺正,拉出羊羔,隨后又拉出了第二只,羊兒化險為夷,母子平安了。
3月8日,村民李紅旭急急忙忙來找李繼英,說自家的母羊清早產下3只羔后,一直臥著不起來,3個小時過去了,胎衣也未下來,請他幫忙處理。趕到現場,李繼英雙手托著母羊肚子仔細檢查,感覺到母羊肚子里有硬塊,確診還有一只羔子未產出。他立刻將手伸進母羊產道將羔羊拉出,由于破水時間過長,羔羊已經窒息,他馬上實施搶救,他倒提羔羊倒出了吸進嘴里的羊水,羔羊轉危為安,母羊也站起來護羔,恢復了正常。
3月9日,村民謝清順十分焦急地來到李繼英家,訴說家里剛出生的兩只母羔羊,昨天有一只突然死亡,今天另一只鳴叫不停,精神萎靡,請他去診治。李繼英迅速來到他家進行查看,發現羔羊體外無異常現象,唯有臍帶根部發紅,判斷是由于羔羊好動,喜攀巖,在矮墻、石塊等硬物上剮蹭受傷所致,馬上進行了消毒處理。僅過了5分鐘,小羔羊就安靜下來,一小時后,謝清順高興地給他打來電話,告知羔羊已開始吃奶,恢復正常。
十多年來,李繼英為養羊農戶處理母羊難產和羊病診治數百例,從未出過差錯,為鄉親們挽回了巨額損失,但他從未收過任何報酬,鄉親們稱他是羊兒的“保護神”,鄉黨致富的“活財神”。做這些事情,又臟又苦又累,但他認為是值得的。他為通過自己的付出能給鄉親們解決難題,減少損失而感到無比的高興,他把鄉親們的笑臉看成是給自己的最好回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懈的辛勤耕耘結出了豐收的碩果。目前,李繼英家奶山羊發展到30只,年收入約八萬余元。全村的奶山羊存欄數達到了500余只,還帶動了方圓幾十里的鄉親們開始養羊。現在,在城角寨村,村民們談起養羊都有說不完的話題,談起養羊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個個喜笑顏開,談起李繼英對他們養羊的幫助,都如數家珍,贊不絕口。
在他的帶動下,村里養羊的越來越多,收入也穩步提高。村民徐德茂養了9只奶山羊,年收入2萬多元,比自己原來種葡萄的收入還高而且穩定。煤礦下崗工人呂新恒,養了7只羊,年收入也達到了2萬多元,能夠維持全家一年的生活開支。村民徐新杰、張美麗家養了12只,徐金牛家養了9只,收入都超過田里務農2倍以上,使家庭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有的村民還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種了羊草,準備進一步擴大養羊規模。現在,村里每天日收鮮奶約3000公斤,漸漸成為村民主要、穩定的收入來源。
夕陽無限好,霜葉紅于花。李繼英通過回鄉養羊,帶動鄉親們奔富路,了卻了自己長久以來實實在在為鄉親們做點事,回饋鄉親們的厚愛的夙愿。十多年來,在養羊的過程中,他不僅自己要學習、鉆研、實踐、提高,還要無償為群眾解難題,搞服務,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超乎尋常的。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退役軍人,他對此無怨無悔,欣欣然在老有所為中享受著老有所樂的充實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