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 馬紅霞
摘要:新聞元素是廣播公益廣告創作的重要內容,新聞事件的強大影響力是進行創作策劃的基礎,新聞事件的真實細節能夠強化主題的生命力,新聞事件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富了創作主題,從而使廣播公益廣告在“時、度、效”上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新聞元素? 廣播 公益廣告
近年來,許多將新聞性和文學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廣播公益廣告不斷涌現,讓廣播公益廣告在“時、度、效”上得到了提升,體現出了創作者的“四力”功底。江西廣播電視臺多年來在廣播公益廣告創作中注重新聞元素的使用,多次在全國廣播廣告作品創優評析中獲得一等獎。筆者有幸參與部分作品的創作,這些作品的成功使得筆者對在廣播公益廣告創作中使用新聞元素有了更多的思考。
新聞事件的強大影響力是進行創作策劃的基礎
筆者參與主創的廣播公益廣告《致敬國歌》是江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音樂頻率團隊近年來創作優秀作品之一,該作品在全國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第十屆全國廣播廣告作品創優評析一等獎、2018年度中國廣告業大獎中國公益廣告黃河獎銅獎。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國歌是憲法確立的國家重要象征和標志,國歌立法是舉國上下關注的重大事件,具有強大的新聞影響力,創作團隊憑借對新聞的敏感迅速捕捉到了這一重大選題。該作品以廣播公益廣告的獨特藝術手法,通過各種素材的使用對新聞事件產生關聯性的聯想和延伸,揭示國歌立法的社會影響和精神價值,讓新聞事件的價值、意義通過多種表現形式為人所理解。
(童聲演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男:“它,是一首歌曲,也不止是一首歌曲。”(《風云兒女》片段+沖鋒的號角)(標準版國歌)女:“它是沖鋒的進軍號,烽火連天的洗禮鑄成了新中國的宣言。”男:“它是異國的聲音護照,是游子對祖國魂牽夢繞的心曲。”(撤僑經歷者:有的人護照丟失了,我們的外交官就說會唱國歌的人都是中國人,所以說我們是唱著國歌通過的邊境。)女:“它是磅礴的交響,萬千心靈的獨白匯成滾滾的赤子之心。”(國旗班同期聲:向國旗敬禮)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這不僅僅是保護一首歌,更是維護和平年代里中華兒女的心底之音。”
《致敬國歌》創作手法為藝術性片段引入+文學語言描述+相關新聞事件主題的展示。在這件作品中,童聲演唱《義勇軍進行曲》、電影《風云兒女》片段、利比亞撤僑親歷者的采訪錄音、天安門升旗的同期聲音響、標準版《國歌》相互交織組成了一支磅礴的新聞背景“交響”,將萬千赤子對祖國的愛意表達得淋漓盡致。新聞事件在結尾處出現,突出了新聞事件的價值和情感內核,前面鋪陳、交織的背景讓新聞事件得到了升華,讓聽眾在新聞的時效性、藝術的永恒性中充分感受到了廣播公益廣告藝術性手法與新聞元素相互融合的獨特魅力,也為廣播公益廣告的創作找到了一個新的思路。
新聞事件的真實細節能夠強化主題的生命力
真善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新聞報道之所以能夠使人信服就在于真實性。這種真實性在廣播公益廣告的創作中能讓聽眾從“真聽”“真感受”提升到“真思考”,在共情的體驗中接受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核。筆者參與創作的《伴艾騎行日記》是江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音樂頻率創作團隊創作的一件廣播公益宣傳創新作品。這是一件提煉真人真事糅合了紀實風格并邀請新聞當事人現身說法的公益宣傳創新作品,以強烈的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打動人心,弘揚社會正能量。該作品在全球眾多華語廣播的公益宣傳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十三屆“東方暢想”全球公益宣傳創新大賽優勝獎。
“愛心是我們抗擊疾病最好的疫苗”,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和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彭麗媛2017年1月在聯合國瑞士日內瓦出席會議時的致辭。盡管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艾滋病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但是對艾滋病的歧視一直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腳步。在此背景下,創作團隊挖掘江西省伴艾騎行者劉九龍的真人真事,以真情實感宣傳“反艾滋病歧視”,呼吁攜手“向零艾滋邁進”。
作品以劉九龍記錄騎行過程中的微博為內容載體,摘取有故事性和紀實性的片段進行呈現,邀請劉九龍本人親自講述以提升作品的親和力、感染力。這些真實而生動的細節,使聽眾的內心受到了觸動,以“真”為手段提升了作品人文精神厚度和思想感染力,以新聞的真實性為藝術情感的真實提升了可信度。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主創團隊與劉九龍之間的真情交流是使得作品真實感人的因素之一,主創團隊得知劉九龍騎行返回南昌后,只有晚上23點之后才有空接受采訪,于是在深夜對他進行了3個小時的訪談。敬業的姿態和良好的職業形象贏得了信任,采訪對象敞開心扉地向主創者講述了很多真實的故事。正是這種以“真”為本,以“真”動人的創作理念,讓作品獲得了好評和成功。
新聞事件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富了創作主題
《一帶一路 贛鄱明珠》是江西廣播電視臺創作的一件廣播公益廣告精品,獲得了第九屆全國廣播廣告作品創優評析評析一等獎。
“一帶一路”國家級重大戰略自問世以來,就不是單獨的某一條新聞,而是由若干新聞共同組成的大新聞事件。在此背景下,主創團隊緊扣江西所特有的“陶瓷文化”為背景進行內容創作,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陶瓷為核心進行創作,表現了“一帶一路”戰略是在東西方文化交融下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展現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人類共有的歷史財富。
(中國古典音樂背景)(清脆的瓷器碰撞聲)男:“中華向號瓷之國,人間瑰寶青花瓷。”女:“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海浪聲、海鷗聲)男:“千年窯火不熄,點亮海上貿易起始之火。”女:“不滅青瓷之魂,鋪就海上絲綢交易之路。”(激昂的號角聲或宏混的鐘聲)男:“物華天寶,激蕩起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和碰撞。”女:“人杰地靈,打造出一帶一路中國開放新格局。”(偏激昂的背景音樂)合:“古韻贛鄱明珠,騰飛一帶一路!”
作品以陶瓷為著眼點,著力展示了陶瓷在“一帶一路”傳播的歷史地位和文化背景,使得作品富有了歷史的厚重感。通過如詩般的語言、精致的音樂和音響制作等方面建構起了作品的藝術性,創作意向在歷史背景與藝術魅力的融合中達到了完美呈現。這種創作形式使廣播公益廣告藝術生命力得到了有效的延伸,讓聽眾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價值認同。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