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肖翔
摘要: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結合當代文化傳播、價值取向、受眾關注等因素開始探索新的創作路徑,制作出一批口碑與票房俱佳、內容引人、畫面精良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成功,為今后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借鑒的意義和新的思考。
關鍵詞:國產動畫電影 市場動態 敘事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電影發展史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B424。
2015年的國產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轟動一時,近10億元的票房佳績讓大眾開始關注并喜愛上國產動畫電影。2019年暑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37天票房已達40多億元,超過年初現象級科幻片《流浪地球》,創下中國動畫電影歷史新高。
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窺探
市場信心的回歸和建立。《大圣歸來》之前,國產動畫電影一直是被“喜羊羊”“熊老大”“豬豬俠”等已經在電視上獲得成功再進行電影改編的動畫形象所占據,這些形象積攢了一些粉絲,為市場的穩定注入了強心劑,而其他國產動畫電影未取得更多的關注度。基于此,投資商不敢巨資投入動畫制作,院線也不敢給國產動畫電影留出好時段和更多場次。
《大圣歸來》的火爆讓國內動畫創作者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信心。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影視上市公司,騰訊、優酷、愛奇藝等均看到了市場前景,加大投資力度,重視動漫產品的IP營銷,通過國際平臺,與國外團隊合作,以全球視角開發原創動畫電影。
以前,中國動畫的受眾群體主要是低幼齡兒童,鑒于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欣賞水平有其特殊性,因此,動畫制作偏幼稚、簡單化。如《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雪孩子》《九色鹿》《天書奇談》等,故事情節簡單,表現方式純真,成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但為了使孩子便于理解而制作的動畫電影,很難吸引成年人的觀感興趣,成年人往往是為了陪伴孩子才選擇進入影院,全程無感。《大圣》《哪吒》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國產動畫電影的固有印象,也提升了其市場地位。原來,中國動畫電影也可以像美國、日本的動畫一樣成為大眾消費品、文化傳播者。一大批根本不會消費國產動畫電影的觀眾成為票房的新生力量,也成為未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增長的主力軍。
雖然2016年到2018年的國產動畫電影每年整體票房平均只有14億元左右,成長幅度不大,遠低于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從400多億元到600多億元的增長速度;①雖然有些國產動畫電影未達到預期的票房成績,但幾部影片的崛起所帶來的市場信心和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從年初的《白蛇緣起》到后來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屢創新高,足以證明中國觀眾對本土動畫的熱愛和支持,這股熱情已經轉化為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助推力。中國觀眾對本土動畫充滿期待,只要創作者能創作出符合預期的作品,市場潛力就會爆發,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表現的一樣。
收視群體的拓展和挖掘。2010-2015年間,國產動畫電影出現兩股熱潮,一是由“喜羊羊”建立的動畫品牌形象所引發的票房高點,二是由洛克王國等兒童游戲、動漫改編的動畫電影維持了票房穩定,但這二者的收視群體主要瞄準的是低幼齡兒童。為了打破受眾壁壘,提高票房成績,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從低幼齡動畫占主流逐漸變成了全齡化動畫,成年人成為觀影主群體。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國產動畫電影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哪吒》完全按照全齡化動畫制作,吸引了大量普通成年觀眾,其自發傳播和觀看的效果非常可觀。此外,微博、微信、豆瓣、貓眼等網絡平臺的宣傳和評論也成為吸引更多觀眾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場營銷的手段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樣化。
中國動畫電影敘事模式創新
故事新編尋民族養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②這對中國動畫創作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創作者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好的原型和母題編寫故事,這種植根于本土的文化標記更容易引起國人的情感共鳴,也有助于影片成為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廣泛傳播。
近幾年的國產動畫電影從中國傳統神話題材當中尋找養分,導演從個人角度解讀優秀傳統文化和經典名著,不再是簡單機械化地復制傳統文化元素或再現經典名著。例如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夠打破傳統,大膽創新的同時,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加入了流行元素,讓動畫人物本土化、傳統文化時尚化,從而呈現出一個既有關聯性又有創新性的新世界。這均是影片能夠令當代觀眾接受的前提條件,這也證明了國產電影正在進一步走向大眾化,更加符合觀眾胃口。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去掉了原著中一些與現代人格格不入的價值觀念,創造了全新的孫悟空、小唐僧和豬八戒的形象,建立了新的人物戲劇關系,卻依然保留了人們對他們的傳統認知。影片并沒有采用孫悟空的“美猴王”設計,而是選擇了一個并不好看的形象,保留了其桀驁不馴、很有俠氣的英雄主義氣概。熱映的“魔童”哪吒,既不是《封神演義》中蹬著風火輪的稚童,也不是《哪吒鬧海》中反抗權貴的少年,這是一個敢于同自身命運抗爭的新角色,天生孤獨卻倔強成長,從小受到來自外界的誤解與成見,被父母關在府里一個人孤獨長大。孤獨成長與“高燃”形象的反差,使得新哪吒“不認命”的性格更加豐滿,同時哪吒和李靖之間的親情,哪吒和敖丙之間的友情,為影片增加了一些感動,也得到了不少觀眾共鳴和認可。這種反叛型超級英雄,雖看起來反叛傳統卻依然保留著最真實的熱血和感動,依然有著敢于奉獻和擔當的中華文化的價值取向。
除了優秀傳統文化題材以外,《大魚海棠》剝除引經據典的神話志怪背景,致力于在畫面上營造富有濃郁的東方古典韻味的中國元素氛圍;《昨日青空》大膽嘗試現實題材,也是較以往動畫創作的一大突破。總之,國產動畫電影創作逐漸找到文化自信的路子,講現代與傳統結合的新故事,讓人眼前一亮,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東方審美令人心曠神怡。但是,伴隨全齡化動畫時代的來臨,也會出現諸多問題,需要創作者冷靜思考。一些過于成人化的畫面內容,并不適合年齡較小的孩子觀看,應該像《玩具總動員》《瘋狂動物城》等好萊塢動畫那樣以生動可愛的形象塑造傳遞真善美的人性光輝,適合各個年齡層,畫面色彩鮮艷,具有強烈的視覺觀感,音樂的選擇也活潑極具動感,帶給孩子歡樂愉快的氛圍。
人物設計樹立品牌形象。《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形象所詮釋的“歸來與孤獨”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取向,讓觀眾對中國動畫電影更有信心并產生了新的理解與認知;《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大眼哪吒”的形象詮釋了“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人物氣質符合當下的價值觀念,將引領打造中國動畫電影新的品牌形象。從此,中國動畫電影也是值得被消費的,因為所創造的人物深入人心,充滿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就目前而言,創作團隊應趁著這股動畫影片應更多考慮如何將作品品牌口碑延續下去,建設制作公司和導演個人的品牌標簽。只有導演和制作團隊的口碑建立起來,像皮克斯動畫、迪士尼動畫、漫威動畫等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才能讓中國動畫電影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才能促成更多更好的合作。雖然《哪吒之魔童降世》走出國門票房不如國內,但這已經是國產動畫電影走向世界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它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國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織的魅力,這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總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燃爆不是偶然,是中國動畫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至今,經過探索、發展、停滯、復興等不同歷史階段積攢著的能量被激發出來,形成了以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創作源泉的體系,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動漫風格,形成了用于表達當代社會所提倡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藝術形式。相信未來的中國動畫電影會前途無量。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注釋:
①宋? 磊:《從“大圣”到“哪吒”,從潮起到崛起》,《中國文化報》,2019/08/06。
②李建強:《中國電影理論批評學派的形態學研究論綱》,《電影新作》,2018(10)。
參考文獻:
1.穆? 青:《 新媒體環境下國產電影的情懷營銷策略研究》,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2.劉? 嘉:《新媒體環境下國產電影傳播的機遇與挑戰》,《電影評介》,2019(11)。
3.楊曉林,周藝佳:《2018年國產動畫電影創作綜論》,《當代動畫》,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