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悅 李侃侃

摘? 要:開放式校園實現校園內的資源與社會共享,使得學校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體現對普通民眾的關注,但是同時也帶來了諸如校內學生安全感降低、學校管理難度增加、學校秩序被破壞等問題。該文在CPTED理論的基礎上,通過調查校園開放后校內人員的心理和行為變化、校園內不同區域中學生的安全需求和場地現狀,圍繞安全防衛空間的七大特征有針對性地提出景觀策略,試圖構建出適合開放式校園的景觀構建模式,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安全感并用環境設計的方式預防犯罪。
關鍵詞:CPTED理論? 開放式校園? 安全感?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07-03
Abstract: The open campus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campus and the society, which makes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resources get the maximum utilization and reflects the concern to the common peopl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such problems as the reduction of students' sense of security, the increase of school management difficulty, the destruction of school order and so on.CPTED theor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rough survey after opening the school campus personne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change, the campus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field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around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security space targeted landscape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trying to build a suitable for open campu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ode, th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on of crime.
Key Words: CPTED theory; Open campus; A sense of security; Design
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全球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給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把高校校園建設推向新的高潮。教育大發展而引起的開放式校園的建設,是高校服務于社會功能的延伸,更是高校引導和塑造社會核心文化的一種載體。開放式校園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 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的研究現狀
CPTED(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理論是指通過環境設計預防犯罪。1972 年,Oscar Newman出版了題為《防衛空間:通過城市規劃預防犯罪》的著作,核心概念是“防衛空間”,她認為防衛空間是一個可以為居住者使用和生活的環境,促進各階層的人群采用非常有效的領土意識和管理措施,對潛在的罪犯起到強烈的威懾作用,從而為居住者的家庭、鄰居和朋友提供安全的領域。安全防衛空間的其四大特征:領屬性、監控、印象、環境;后來加入出入控制、目標強化、活動支持3個要素。以上這七大特征均可通過景觀手段實現,但是由于場地的性質、功能不同,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或單一呈現。
在當代,國外的CPTED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社會實踐上都走在了前列,CPTED在逐步走向專業化、實踐化、法制化。在CPTED理論誕生之后,對于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后續產生的理論有《修理破窗: 重建美國城市秩序》、環境犯罪學、破窗理論等,如著名的紐約市犯罪預防計劃、社區警務等社會治安工程都是建立在破窗理論的基礎之上。國外更多的研究側重于從實證的角度對CPTED進行研究。
國內對該理論的研究和應用處于萌芽階段。北京大學儲槐植教授犯罪場控制理論是CPTED的中國版本,犯罪場理論與國外破窗理論、CPTED理論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但是缺乏實踐應用。于小龍的《基于CPTED理論的高校環境防控研究》在CPTED理論的基礎下分析了高校在空間規劃、景觀設計、燈光照明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關于優化空間、加強環境設計等方面完善犯罪防控體系的具體建議。以上可以看出CPTED理論在國內對開放式校園的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論依據,但是在對于其理論的進一步深入與利用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PTED)理論是一種具有智慧、方便且有很強操作性的提高社區安全防衛的景觀手段,其研究和實踐對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乃至全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后的規劃和景觀設計中應予足夠的關注和實踐。
2? 基于CPTED理論的開放式校園景觀環境分析
在CPTED理論的基礎上,該研究通過分析校園內不同類型場地中學生的安全需求和場地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景觀策略,試圖構建出適合開放式校園的景觀構建模式,提高學生安全感并用環境設計的方式預防犯罪。
2.1 安全評價分類因子的篩選
對CPTED理論提出的領屬性、監控、印象、環境、出入控制、目標強化、活動支持等7個要素進行分析與整理,篩選出校園安全評價分類因子(見表1)。同時對校園現有的空間進行功能分區的劃分,分為生活區、廣場區、運動區和辦公學習區,進行現場考察,根據安全評價因子選取出具體樣點并分析,以此來發現校園中景觀環境所存在的不足。
2.2 重點環境因素分析
通過走訪發現,出入口、照明、身份、活動、綠化等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基于CPTED理論中領屬性、監控、印象、環境、出入控制、目標強化、活動支持等7個要素,我們根據關鍵詞所提取的內容進行了分析。
2.2.1 領屬性與出入口控制
出入口是種標志性設施,具有極強的心理暗示作用。校園開放后邊界開始模糊,并且相應的對于出入的人員限制也大大減少,雖然現有校園還是存在明確的大門,但校內外環境的模糊也會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校園的開放也使得校內各功能分區界限變弱、領屬性降低,尤其是在宿舍生活區。學生宿舍區由于沒有明顯的界限范圍,使校外車輛和外來人員有接近的機會,且宿舍樓的看管平時僅由宿管人員負責,也無法對進樓人員進行完全清晰的識別,導致外來人員進入樓內幾率大大增加。
2.2.2 燈光照明與活動支持
照明設備的高度和擺放位置需考慮各種障礙物如樹木、灌木對視線的遮擋等,同時不能忽視數量、密度、功率、色光等。現有部分照明如廣場區和路面燈光昏暗或缺失,夜晚燈光昏暗再加上校園開放后外來人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的安全感大大降低,相對于男性,女性對夜間外出具有更大的抵觸性。校園主要通行道路和宿舍區域照明力度不足,產生的視線死角也給犯罪分子提供犯罪條件并使其犯罪心理增加。校內活動通常會集中在特定區域,而大學校園由于面積大,剩余空間利用不足,缺乏活動的支持,缺乏吸引力,就會造成消極空間,使犯罪分子缺乏警示從而提高犯罪率。
2.2.3 綠化和監控力度
樹木花草對環境質量雖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缺乏視覺通透性的灌木叢、籬笆形成的空間死角也容易給人帶來不安,植物密集區過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安全感。缺乏定期維護的環境空間會給人造成疏于管理的印象,從而極大地提供犯罪機會,并且行人也會對其產生抗拒心理。開放校園后人流增加,增設監控點位和提高分辨率會大大增加人的安全感,但要確保攝像頭不被遮擋并及時維修。
2.2.4 道路交通
道路的劃分可以說是所有區域當中最重要的。很多廣場區有時為了營造幽靜美觀的環境,多為繁雜小路,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廣場區域,休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繞路的不便,并且有時在植物的遮擋下很可能成為犯罪地點。部分生活區和學習辦公區的可行人行道僅僅只允許一人或最多兩人通過,開放式校園導致車流的增加,在上下課高峰期時會造成很大不便。行人走到行車道,是造成不必要的擁堵和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3? 校園景觀環境提升策略
3.1 加強出入口控制,明確空間領屬性
出入口的設計必須使斷開的邊界保持完整,除了視覺上的完整性,也可以建立心理上的完整性,可單獨形成個過渡空間,提示出內外空間的差異性,并明確其空間所屬權。空間的正確過渡也會給管理人員相應的反應識別時間。通過設置標志性構筑物兼有多種用途的傳達室、改變出入口道路線型和鋪裝等手法,創造校園出入口的可防衛氛圍。宿舍區域的特殊性應令其得到更高的管理強度。加強宿舍區邊界,適當限制出入口與人流,可提高其安全性。
3.2 合理布局燈光,提供活動支持
校園面積大,照明也應多,在人流稀少區域也應如此,可適當降低功率防止造成能源浪費。道路兩側燈光加強,宿舍區和集中活動區域也要加強,可在不同區域根據其需求進行照明種類的合理布置,如:在人流集中區放置泛燈、在廣場綠地使用草坪燈、水池中適當利用水底燈等。在校園邊緣區域提供活動支持,人類活動的加入可提高區域活躍度,提升各空間吸引力,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外出活動。活動的支持可以加大監視范圍,提高警惕能力,降低犯罪分子僥幸心理。
3.3 加強環境維護,合理規劃道路
增強綠化集中區視線通透度,并且植物高度與植株大小應該安排合理,不要造成大范圍的視線遮擋。灌木叢樹籬不超過3英尺,樹木高大的樹冠不低于8英尺,塑造通透的空間環境。同時還要塑造有人管理,有人控制的環境意象,比如定期對植物進行修剪等,使使用者更樂意接觸戶外環境。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廣場區域,建議增設幾條主要的方便通行的道路,休閑放松的同時不影響正常穿行。適當加寬人行通道,避免行人走到行車道,及時清理道路垃圾與僵尸車,定期進行道路維護,方便出行。
4? 結語
一個安全舒適的校園公共環境不僅靠監控設備、出入口的嚴密控制、巡邏的保安,合理進行校園景觀規劃也可一定程度減少校園管理難度,同時環境設計提升安全感的手段比起傳統手段有著低成本、效果顯著等優勢。
公共空間不再是“牢籠”,“戶內”與“戶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教育更科學合理,富有時代性與創新性,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校園開放空間的安全設計,將有限的空間賦予多元的利用方式,有利于積極實現資源集約利用。CPTED理論作為犯罪預防的理論之一,為我們進一步探索校園空間與外部社會的關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在開放式校園的大環境下,安全有效的環境設計進一步延續了校園文脈,樹立了校園形象。
參考文獻
[1] 黃宇濤,古新仁.基于CPTED理論的大學校園空間安全性初探[J].綠色科技,2019(2):115-116,118.
[2] 于小龍.基于CPTED理論的高校環境防控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26):175-176.
[3] 黃鄧楷,賴文波,薛蕊.基于CPTED理論的大學校園環境安全評價研究——以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為例[J].風景園林,2018,25(7):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