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去年中秋節,我回家看望老父親,父親正在發火,他嫌孫女買的東西不合他的意,包裝華麗不實用。我說,你孫女給你買了禮物,說明她心里有你,以后你想要什么,可以委婉地對她說,你這樣發脾氣,多傷她的心,也對你的身體不好。想不到父親把火又發向了我,你上次給我買的內衣,穿著一點不合適,你退回去吧!我只得苦笑。
父親是一位脾氣很大的人,記憶里他動輒發火,小孩都成了他的出氣筒。如今看見蒼老的父親,端著茶水,手顫顫地送到嘴邊,我一陣心酸,父親的心臟一直不好,這與他脾氣大有很大關系,因為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會產生一種不良物質。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在一只小鼠身上注射生氣的人血液中所含的物質,觀察它會有什么反應,結果發現活生生的小鼠死了。臨床心理學家沃克博士說,由此可知,一個人大發脾氣或生氣會傷害身體。他又說,過去有人不相信人腦會產生化學物質,但試驗證明人腦確實會分泌化學物質,而且證實的已有30多種,例如內啡肽便是其一,內啡肽能幫助人放松精神。人們可以通過運動、精神放松法和開懷大笑這三種方法,使身體增加內啡肽的分泌。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不氣不氣真不氣。”這是清代東閣大學士閻敬銘的《不氣歌》,其實就是一首典型的自勸詞。據說,閻學士那年連遇幾次命運不濟事,于苦悶中作了這首自勸詞,因其有情有節,幽默風趣,被友人傳抄出來,變成了不氣歌。
生氣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的“技能”,其實它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情緒。作為百病之源,生氣的危害不容小覷。
生氣會傷害肝臟。“怒傷肝”的說法是可信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人生氣發怒時,肝臟會出現腫脹,導致肝氣郁結。此外,情緒惡劣時,人體還會分泌出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它會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此時血液中的有毒物質將會劇增,作為解毒器官的肝臟自然深受其害。研究人員發現,生氣10分鐘耗費的體能,相當于3000米的賽跑。長期生氣導致的內分泌功能紊亂使免疫力下降,使得癌癥更容易發生。
《黃帝內經》早就說過“百病生于氣也”,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記住,當你跟別人大發脾氣時,別人尚未吃虧,你那種情緒憤然,心神晃動,血壓升高,心臟跳動加速,氣血混亂澎湃,卻大大地傷害了你自己。
有一句話說得好:躲避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很實用。當人生氣時,可以立即離開使你生氣的現場和激惹你生氣的人,找要好的朋友傾訴。或聽幾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或音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做運動,或做自己喜愛的事情。“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及時提醒自己息怒。
人是主體,情緒是客體,不能主客易位,讓情緒控制了自己,而是要讓自己去控制情緒。當想大發脾氣的時候,不妨深呼吸幾次,盡量以緩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大吵大鬧或者指責。
泰國的傳奇人物—白龍王告誡人們: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他說很多人來到這里都問我: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培養自己樂觀的心態,遇喜而不狂,遇悲而不郁,遇急而不躁,遇驚而不慌。要丟掉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不僅不會給你帶來什么好處,還會損害你的健康!
編輯/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