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利用小足球開發了幾個便于組織教學的小游戲,供大家研討之用。
一、圈羊回家
方法:將3~5名學生分成一組,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共同用腳帶球移動,將球從起點運至終點,球先到達終點的組獲勝(圖1)。
規則:在運球移動過程中,手不能松開,球不得出圈;每人不能連續2次觸球;若違規,則必須后退2步,再重新開始。
建議:此游戲適合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生選用;每組人數不宜超過6個;通過起、終點距離的調整,調節游戲難易度。
二、聽數運球繞桿
方法:若干名學生面向隊前的足球排成1組,2人之間距離3m,按站位順序依次編號。裁判員報:4號(可以是任意號碼),4號學生迅速跑到隊伍前面,用腳拿到足球后返運球,依次繞過本組所有同學后,將球運到原來位置放好,再跑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先返回者獲勝(圖2)。
規則:運球時需依次繞過本組所有人,本組其他人腳不能移動。
建議:此游戲適合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生選用;可以采用多球制,組織2個或多個學生交叉開始,以提高游戲的密度;還可縮短隊前擺放球的距離和隊員之間的距離,以提高曲線運球的難度;拉大隊員之間的距離,可降低曲線運球的難度。
三、爭分奪秒
方法:每組學生排成1路縱隊,其中安排1人站到2號位上。裁判員發令后,1號位學生將球傳給2號位后迅速跑至3號位,去接2號位學生返身傳過來到3號位的球。當3號位學生接到球后,將球再傳回1號位,然后跑到2號位替換原站在2號位的學生,換下的2號位學生跑回本組隊尾,依次進行傳接球,先完成的組為勝(圖3)。
規則:每人必須按照每個位置的任務傳接球,跑錯位置或是傳球不到位的,需自己負責將球撿回到原有位置重新開始。
建議:此游戲適合中學生選用;由于跑位較復雜,在游戲前可先給學生示范跑位方法與順序,再組織練習無球跑位,等順序搞清楚后,再練習帶球的游戲;縮小或拉大位置之間的距離,可降低或提高傳接球的難度,有效提高學生的傳球水平;采用“差異競賽法”,可有效調動“足球弱勢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參與熱情。
四、四門競賽
方法:場地中間放1個足球,底線上分別放上4個小球門,每邊各2個,2個球門之間的距離不宜過近,比賽時不需要設守門員,雙方人數相等,分別站在本方場地。裁判員發令后,雙方隊員采用簡易足球規則,只要能將球踢進對方的任意一個球門都算得分。得分后,由對方組員在底線球門處用腳發球,繼續進行比賽。游戲結束,累計各組得分,得分多的隊為勝(圖4)。
規則:比賽中球出邊線或底線,由對方發球;球只能用腳踢,手不能觸球;拉、絆、打、抱等容易傷及對方的危險動作,屬嚴重犯規;嚴重犯規者第1次黃牌警告,下場2分鐘后可繼續上場,第2次犯規直接紅牌罰下,本節課不得重新上場,只能擔任“巡邊員”或“專職撿球員”。
建議:此游戲適宜中學生選用;可以采用隨機分組的形式,以激活“不可預測性”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合作意識;使用6~8個球門,提高進球數量;增大或縮小活動場地,調節運動負荷,讓臨場情況更加復雜,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
五、爭球射門
方法:2組學生進行對面站位,每組前有若干個標志盤(桶),中間放1個足球(圖5),裁判員發令后,各組排頭的第1個學生開始繞標志盤跑,繞完后迅速到場地中間爭奪足球進行射門(射門后返回本組隊尾),沒有搶到球者可跑向球門去守門,能射中球門者得1分。游戲結束,累計各組得分,多者為勝。
規則:繞完所有標志盤,才能爭奪足球;沒有搶到足球,跑去守門的學生負責將球撿回,放回到原位,才能回到隊尾。
建議:此游戲適合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生選用;通過調整標志盤、球門與射門點間距,可調節運動負荷;通過“足球強勢生”與“足球弱勢生”的人數比例,可有效調動參與學生的運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