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慧
(四川南充恒通電力有限公司,四川 南充 637000)
所謂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生存和發展需求,又不會對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非常復雜、龐大的系統,不但要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也要合理保護大氣、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證后代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既存在相互聯系的關系,又不等同。簡而言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發展,但需要在嚴格控制人口、保護生態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就我國目前電力運行發展現狀而言,電力設計不夠合理是引發能源損耗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大了對電網改造的力度,但在電力設計中普遍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影響了電力系統整體運行效率[1]。比如:配網線路設計布局不夠合理,特別是10kV 電力線路的供電半徑比較大,在主干線上頻繁發生“卡脖子”的現象。此外,導線直徑比較小,在長期超負荷運行時,加速了線路老化的速度,增加了線損。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電網,變電設備、高能耗配電比較多,三相負荷設計不夠均衡,缺乏必要的電容補償,從而增加了電力運行的能耗。
在電力運行過程中,如果電力設備發生問題,則必然會增加能源的損耗量,比如:如果輸電線路中的電力設備發生故障,但未能及時處理,就會增加電源的損耗。部分電氣設備未采用先進的技術,沒有增加無功補償技術,在電力輸送時就必然會造成能源損耗。此外,如果在電力輸送過程中,沒有采用最優化的電力配置方法,也會增加能源損耗。
電力運行過程中,引發線損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電阻損耗。在電力系統中,電力線路、變壓器、發電機繞組等多為銅質或者鋁制材料,因此,電阻是客觀存在的,在電力運行過程中會有部分電能轉化為熱能,從而造成電能損耗。
第二,勵磁損耗。電氣設備通電后會在周圍形成一定的磁場,為保證電動機、變壓器等均能正常生產,就需要進行電磁轉換,在鐵芯會形成一定的渦流和磁滯現象,促使鐵芯的溫度迅速升高,從而引發了勵磁損耗。
第三,管理線損。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員工工作態度不夠端正、責任心不強等,在管理中存在嚴重的漏洞,比如:用戶違章用電頻繁發生,電力計量裝置不合理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電量損失。
傳統的電力運行方式,也可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用電需求,但節能效果欠佳。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為實現電力事業發展的節能性,逐步將傳統電網升級外智能化、智慧化電網。比如:為滿足城市進程發展中電力的需求,摒棄了傳統平均供電的方法,才采用了組團式的電網規范,既把一座城市劃分為若干個區域,促使相鄰區域之間的能力負荷可實現相互援助,在必要增加變電站,從而滿足一座城市不同層次的供電需求[2]。在組團式供電規劃設計中,要立足在全是都使用智能電網的基礎之上,因此,合理設計智能電網改造,可為電力運行節能奠定堅實基礎。
一旦電力線路發生問題,必然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損耗,需要對現有的電路進行全面優化處理,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入手:
第一,全面改造老化線路,經過長時間運行,我國部分輸電線路已經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老化,特別是絕緣的老化異常嚴重,不但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損耗,而且會發生安全隱患,因此,必須相對老化線路進行全面菜系統的升級改造。
第二,切實做好原來線路的改造工作,部分電力線路的導線截線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在電力運行時,頻繁發生跳閘、短路等故障。電力企業要根據電力系統實際情況,選擇與之相適的導線,以滿足用戶對供電持續、穩定的需求[3]。
第三,提高導線的實際工作溫度,避免導致文化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輸送電力,導致大量能源被無故浪費。比如:可以選擇高溫增容式導線,既便是在高溫高壓等特殊環境下,其物理性能也可以保持不變,并且電力傳輸效率比較高,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在電力運行過程中,選擇科學合理的無功補償技術,可大幅度提升節能效果,但具體應用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以下幾點:
第一,合理布置點電容器,實現無功補償。將電容器并聯在電氣設備或者母線中,可及時補償無功功率的損耗,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第二,在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時,必須先科學合理的劃分集中補償技術和份上無功補償技術應用。在一些電路中通過集中補償的方法即可達到節能的效果,就無需采用無功補充技術。如果電力線路中電氣設備比較多,則無功補償技術需要應用在設備上才能達到節能的目的。 并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理的電容器,避免造成無故浪費。
第三,合理應用智能化控制設備。電力運行過程中,如果采用了智能化控制設備,也可以起到節能的目的,雖然在一條電力線路中,節約的必將小,但如果可以實現大范圍應用,也可以節約大量能源。
第四,切實做管理降損措施。構建完善的電力線路線損管理組織機構,安裝具體工作內容的不同劃分為三個層面,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每個層級的人員各司其職,全面做好電力降損相關工作,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線損管理組織機構圖
做好電力線路中的線損統計分析工作,對線損數量進行系統綜合分析,從而找到更加精確的線損原因,為解決線損問題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和理論指導。此外,還要切實對抄核收的管理,由不同的人員獨立完成,避免發生錯抄、估抄等問題。針對那些已經完成智能電網改造的區域,而進行智能計量儀器進行抄核收,并對其進行定期校準,以保證計量的準確性。在電力企業內部要普及節能降耗技術和知識,全面提升電力從業人員的節能意識和責任感,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集合理論實踐,分析了可持續發展視角下電力運行中的節能問題,分析結果表明,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目前各大領域發展主要理念,就目前電力運行發展現狀而言,仍然存在一系列節能問題,如:電力設計不夠合理、電力輸送不夠科學、線損問題依然嚴重等。可以從合理設計智能電網改造,加強節能效果、優化電力輸送技術,提升節能效果、合理應用無功補償技術,降低線損量等方面入手,促使電力合理分配,讓電力輸送滿足人們的要求,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符合目前我國電力事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值得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