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中共武山縣委黨校 甘肅武山 741300)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方向和規律,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對于更好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們推進各方面制度建設、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加強和改進各方面工作,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自覺貫徹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根本要求。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踐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全社會弘揚自由、民主等風氣。我國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國民,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加速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國需要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在多元價值觀碰撞中有所取舍。國家治理要始終堅持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指引,我國必須捍衛主流價值。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應該做到兼收并蓄,尊重個性體現公平。我國宣揚民主,推行民主集中制度,民主體現了國家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國家治理的特殊性。在現代化治理中,仍然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取福利。我國需要完善發展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使制度體系與時俱進。國家治理應該調動社會組織的參與積極性,實現工會、共青團等人民團體的協同并行,為社會治理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全會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放在首要位置,同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要求全面體現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的正是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領地位,彰顯了我們黨牢記初心使命、以堅強領導鑄就千秋偉業的責任擔當。
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就要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首要的就在于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就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
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就要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必須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擔負好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重大職責”。我們要按照《決定》的部署要求,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就要做到制度自信,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國家治理難度不斷加大。國際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國家治理制度的競爭,我國需要不斷增強治理能力,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基本構建了現代化的治理體系,縮小了本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之一,有著不容置疑的國際話語權,證明了中國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習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指出,想要實現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堅持中國治理制度自信。我國需要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制度完善的有效路徑。中國治理制度體系含括內容頗豐,既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根本政治制度,也包括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當然也包括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制度。中國治理制度包含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等,歷史不斷向前推進,伴隨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經過實踐證明,中國治理制度具有先進性,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國應該肯定中國治理制度,實現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之都的緊密相連,在堅持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就要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探尋了社會主義道路,朝著民族復興的目標前進。只有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才能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問題。《決定》重申,我國在發展中不能封閉自己,要始終高舉社會主義旗幟,找準改革發展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有言:道路問題是放在第一位的問題,想要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必須堅持走正確道路。我國應該走社會主義道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增強國家發展實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當代中國仍然面臨著發展問題,未來中國將繼續經歷風雨。然而困難和風浪絕對不會讓中國退卻,我黨將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披荊斬棘,將解決發展之路上的障礙。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優化國家治理的關鍵,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我國在國家治理過程中,不能參照西方的發展模式,而應該保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立足我國的現實發展情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絕非另起爐灶,我國應該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完善,使經濟發展制度、政治發展制度、文化發展制度與時俱進。我國要響應時代發展的號召,把握改革發展的機遇,并大力開展實踐創新,使國家治理走向制度化與規范化。我國要繼續深化改革,相信社會主義大有前途,保持發展自信,破除制度弊端,凸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定海神針”。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身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更加充分發揮好,我們就能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