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臺灣影壇盛事“金馬獎”去年卷入“臺獨”風波,今年又爆出與大陸金雞百花電影節撞車,在島內引發關注。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7日報道,大陸去年宣布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將在廈門舉行,17日在上海電影節公布舉辦時間在11月19日至23日。按照往例,將在最后一天舉行頒獎典禮,恰好與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撞期,同樣選在11月23日。金馬獎主辦單位質疑,是否刻意“搶作品”,屆時電影人恐怕都得選邊站。
對此,1990年曾負責籌立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的導演李行18日怒稱,金馬獎今年已經56屆,金雞百花獎“一定拼不過,自不量力,現在調整還來得及”。不少島內網民反駁稱,“既然金馬那么厲害為什么還有擔憂”“大陸電影人拿到金馬只會被‘綠獨霸凌一波”。導演邱瓈寬則表示對兩邊都“祝福”。金馬獎執委會回應稱,無論有無撞期,“我們常常還是會遇到入圍者及想邀請的嘉賓在劇組無法請假或是因其他活動而無法出席典禮,辦理大型活動本來就應該擔心,但我們還是會一本初衷,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榮耀電影和電影人”。
有一些臺灣媒體擔憂,這是大陸故意抵制金馬獎的體現。聯合新聞網稱,臺灣導演傅榆去年在金馬獎上鼓吹“臺獨”,大陸電影人陸續在網絡上對此表態。今年兩岸電影盛事撞期,大陸電影人可以順理成章不來金馬獎,“形同大陸政府抵制”。中時電子報則稱,金雞百花獎和金馬獎入圍作品向來調性不同,前者偏商業,后者更重藝術,加上目前金馬獎尚未進入報名階段,如今談搶影人恐怕言之過早。
國臺辦發言人去年對“大陸明年開始會封殺金馬獎”的說法曾回應表示是“赤裸裸的假新聞”。發言人談及金馬獎時稱,這是兩岸電影人開展交流的平臺,兩岸同胞應該共同珍惜。一些政治勢力利用兩岸電影交流活動發表“臺獨”言論,制造政治事端,這種行徑不得人心,希望兩岸影視界和各界人士一起多做有利于促進兩岸影視交流的事,共同抵制這類干擾破壞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