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燕
在每年六七月的夜晚,月色籠罩下的小河邊、草叢中、樹林里,飛舞著一只只發光的小精靈,那一閃一閃的光點,猶如一盞盞神秘莫測的航標燈,在漆黑的夜色中飛舞。這個“掌燈者”就是螢火蟲。
螢火蟲又名夜光、景天、夜照、流螢等,屬昆蟲綱、鞘翅目、螢科,是一種小型甲蟲。這種尾部能發光的螢科昆蟲在全世界約有2000種,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目前我國已經發現的螢火蟲有100余種。
螢火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發育階段。螢火蟲成蟲期體型較小,扁平細長的身體長約0.8厘米,頭部長著半圓形的眼睛和兩根像天線一般的觸角;腹部的腹板有7~8節,末端有發光器,可以發出熒光。成蟲期的雄蟲與雌蟲有所不同,雄蟲一般都長有翅膀,而雌蟲則沒有翅膀;雌蟲身體比雄蟲大,不能飛翔,發出的熒光比雄蟲亮;雄蟲的觸角比雌蟲的觸角長,眼睛也比雌蟲大。

螢火蟲主要分為水棲類和陸棲類。水棲螢火蟲在幼蟲期的食物為螺類、貝類和水中的小動物,一般經過4個月便可發育為成蟲;陸棲螢火蟲在幼蟲期主要以軟體動物為食,需要1年的時間才能發育為成蟲。




陸棲螢火蟲是蝸牛的天敵。科學家研究發現,蝸牛的腹足會分泌一種黏液,它爬過地方就會留下痕跡,而陸棲螢火蟲能利用蝸牛分泌的黏液發現蝸牛。小小的螢火蟲捕食蝸牛有一套不凡的本領:螢火蟲會先爬上蝸牛的殼,用3對足緊緊抓住蝸牛。然后,用它細如發絲的針狀上顎輕輕刺人蝸牛的身體并注入麻醉液。不一會兒,蝸牛便失去了知覺。最后,螢火蟲分泌出消化液,將蝸牛肉分解后吸食。飽餐后的螢火蟲可以1個月不再進食。
螢火蟲為什么能發光呢?科學家經過漫長的探索,終于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原來,在螢火蟲的體內含有螢火酶和螢火素兩種化學物質。前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后者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高能化合物。螢火素在螢火酶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就會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螢光不含紅外線和紫外線,所以被人們稱為“冷光”。
這一發現不僅揭開了螢火蟲發光的秘密,人們還從中得到啟示,用化學方法合成了螢光物質,制成了不需電源和燈泡的生物光源,解決了人們在水中照明的問題。科學家們還利用這一原理,制造出不輻射熱的發光墻或發光體。
螢火蟲發光可不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是為了求偶。有的螢火蟲一閃一閃如同燈塔打信號;有的螢火蟲會長亮不衰;有的螢火蟲則按自己的節奏閃閃停停,毫無規律;其實,這些都是螢火蟲獨特的光信號編碼表,雌蟲和雄蟲之間通過光信號彼此溝通交流,然后雙雙結對繁衍后代。
螢火蟲還是生態環境的預報員,在優質的生態環境中才能生存。因為現在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螢火蟲種群急劇下降,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它們了。
關于螢火蟲你應該有所了解了吧,下面的問題你能回答出來嗎?
1.全世界約有多少種螢火蟲?
A.500種B.2000種C.10000種
2.螢火蟲屬于什么目的昆蟲?
A.膜翅目 B.鞘翅目 C.蜚蠊目
3.陸棲螢火蟲幼蟲最久可以多少天不進食?
A.1天
B.3天
C.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