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容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的教學也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為,在這個時期是學生各種能力形成的關鍵期。所以,作為教師要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為基礎在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文字處理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將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構建智慧課堂,能夠幫助教師提升學生的多元化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智慧課堂;教學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其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人文性的特征,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完成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就要注重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幫助他們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以智慧課堂為教學的模式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推動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意義
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對學生“五育”的培養(yǎng)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認同。隨著人們對學生道德行為在人一生發(fā)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斷增強,文化課與德育課程的結合成為了一種主流趨勢。素質教育的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當著引導者,當學生學習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在合適的時機給予他們啟發(fā),這樣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成,也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個尊重,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被大幅提升。素質教育主要在義務教育階段進行實施,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學生學習的壓力減輕,但是能力得到了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主要工作,語文的學習是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服務的,在研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有持有抵觸的情緒,這也就造成了語文學習水平得不到發(fā)展的境況。作為素質教育中“智育”的一個部分,小學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有著影響的。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的教學策略
(一)重視生成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他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力的達成,學生的語文智慧往往都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點撥而形成的,那么作為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發(fā)揮教學對學生的啟智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9課《窮人》這篇課文的教學時,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安娜夫婦的艱苦生活,以及在安娜將兩個孩子抱回家中時候的內心波動,著重引導學生去體會安娜的心理描寫,以及出現(xiàn)這么多心理活動的原因,在學生回答完整后,提出問題這么多的內心活動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她怕自己的丈夫會打她?在這樣兩個簡短的問題提出后,給學生留出時間來進行思考,這樣學生才能找出答案,是因為生活過的很艱苦,丈夫一個人支撐架很累。學生能有這樣的理解證明他們對安娜夫婦生活有了一個了解,后來安娜的丈夫讓安娜去把兩個孩子抱過來可以看出人物哪些品質,這些品質在當時的社會是屬于難能可貴的。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滲透了人文性,學生能夠對安娜的丈夫進行贊揚,也說明他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詳細的了解,這樣的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思想性的提高。
(二)突顯個體性
人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接觸到的人、事物、環(huán)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個性是存在著差異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對個性的保護,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面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問題,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就要采用分層教學個性發(fā)展的模式。
例如:在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抽象理解能力發(fā)展的還不夠,對于文中借助“人”字形鐵路對詹天佑聰明智慧的表現(xiàn)理解不夠深刻,但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采取讓學生根據課文自己設計一個“人”字形鐵路,看一看他們每個人的“設計圖紙”并讓他們自己闡述一下設計的理念并且應該如何實施。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設計的五花八門,這就說明了他們的思維在發(fā)展,個性也在設計中彰顯出來。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比對一下自己的設計和詹天佑設計的區(qū)別,這樣就更能深刻體會到詹天佑的聰明才智了。
(三)重視過程性
在對小學語文教學時作為教師不能只是關注學生最終的成績,對于學習的過程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覀兌贾乐腔鄣男纬刹皇且货矶偷?,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所以教師不應該盲目的追究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而忽視的課堂中真正的主角——學生。
(四)強化實踐性
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實踐。例如在學習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寫作,也來寫一篇寫景的文章;或者是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續(xù)寫一下,小女孩在天上與祖母相聚的情景等等。借助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于寫作水平的鍛煉也有了更多的機會。
三、結束語
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小學一線教師已經認識到了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背景,這樣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夠提高學生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多元化能力。所以,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準備一些新穎的素材,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課堂的參與程度,這樣才推動小學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明遠,李明月,張偉明.讓多媒體技術有效服務語文課堂教學——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版)2018(20):130-131.
[2]讓多媒體技術為語文課程教學增亮添彩——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與自然科學版)2018(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