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志近日發表案例研究,一位倫敦HIV-1病毒(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后,停藥后18個月,病情持續緩解。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稱“已經治愈艾滋病”為時尚早,但這位“倫敦病人”身上的病毒,可能已經得到“長期緩解”。這意味著該患者或許將成為繼“柏林病人”后,全球第二例艾滋病治愈者。
這名被稱為“倫敦病人”的患者是一位英國男性公民,2003年被診斷出感染艾滋病病毒,2012年開始通過藥物控制感染。此后,他又被診斷為患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經過3年治療后淋巴瘤進一步惡化,在2015年他決定嘗試移植造血干細胞做最后一搏,目標是同時治愈他的霍奇金淋巴瘤與艾滋病。移植手術進行得相對順利,雖然出現了供體免疫細胞攻擊受體免疫細胞的情況,但在此之后,奇跡出現了——“倫敦病人”接受骨髓干細胞移植近3年并停用藥物18個月后,經檢測仍沒有發現他以前有感染艾滋病毒的痕跡。
“倫敦病人”的病例與已知的第一例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病例“柏林病人”極其相似——都接受了攜帶罕見基因突變“CCR5-delta32”捐贈者的干細胞移植。
之前的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入侵人體的免疫細胞,除了需要識別一種CD4的分子之外,還需要一種叫趨化因子受體5(CCR5)的幫助。如果說免疫細胞表面的CD4蛋白是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細胞的“向導”,那么CCR5就是艾滋病病毒進入免疫細胞的“內奸”和“幫兇”。而對艾滋病病毒有抗性的人,他們的免疫細胞CCR5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比正常基因少了32個堿基,導致CCR5蛋白結構不完整,并且沒有生物活性,無法被艾滋病病毒利用。擁有突變CCR5純合子的骨髓干細胞移植給患者后,能在患者體內產生新的免疫細胞,去修補甚至重建新的免疫系統。同時,這些新的免疫細胞攜帶突變的CCR5分子,使得其體內的艾滋病病毒無法找到后續的攻擊目標而自生自滅,從而達到治療艾滋病的目的。
“使用移植造血干細胞的方法讓第二名病人的病情成功緩解,顯示出‘柏林病人’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艾滋病毒生物學家、領導該項研究的古普塔教授表示。但他同時承認,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對“倫敦病人”的監測仍將繼續,“現在說他的艾滋病已經被治愈還為時過早”。
大多數專家也表示,用這種方法治愈所有的患者仍是不可想象的。這個過程昂貴、復雜、危險,而且必須要在極小一部分帶有上述基因突變的人——大多數是北歐后裔中,找到完全匹配的供體。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格拉哈姆·庫克指出,目前這種方法仍有很大的風險,不適用于其他情況良好的患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副教授蒂莫西·亨里奇也指出,倫敦患者的治療“不是一種可推廣、安全或經濟上可行的策略”。(本刊綜合)※

圖/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