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紅,何艷芳
(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江蘇 淮安 223001)
抑郁癥是精神科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為臨床特征,嚴重者還會產生自卑厭世的不良情緒,甚至自殺傾向[1]。近年來,抑郁癥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發展為全球第四大疾患,盡管現代醫學對抑郁癥的發病機制相關假說報道較多,但具體的發病病因、發病機制還尚未明確[2-3]。西藥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在于改善認知功能和調節患者情緒,但往往存在患者依從性差、副反應多等缺點[4]。正念認知療法是一種以團體為治療單元的新型心理干預方法,其以認知行為療法為基礎,并汲取正念、冥想的思想理念,使患者感知自身當前的情緒與軀體狀態,將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并以主動、客觀的心態去關注和接納自身,從而幫助患者緩解抑郁情緒[5-6]。經臨床試驗證明,正念療法在抑郁、恐懼、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治療中效果較為顯著[7]。本文通過選取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近五年收治的80 例抑郁癥患者,旨在探究正念認知療法輔助文拉法辛對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自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0 例,全部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8];參與此次研究前未服用過相關藥物;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患有腦部疾病者;合并心肺、腎肝、內分泌等功能嚴重異常者;有自殺傾向者;意識不清、失語者及智力障礙者;對本次研究所用藥品過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38.7±5.3)歲;平均病程(3.2±0.6)年;觀察組中男17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37.9±5.5)歲;平均病程(3.1±0.7)年;2組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文拉法辛緩釋片(生產企業: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269)治療,開始劑量為75 mg/次,1 次/d,1 周后增加劑量為150 mg/次,1次/d;并給予常規干預治療,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遵醫囑用藥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正念認知療法進行治療,具體包括:將患者分為8 ~10 人的治療小組,治療初期,由具有團體治療實踐經驗的正念認知心理治療師向患者詳細講解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和不良后果等內容,讓其充分了解該類疾病的臨床可治性和治療的必要性,并引導患者進行軀體掃描練習(指導患者閉上眼睛,以從頭到腳的固定順序逐個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掃描和精細化感知,集中注意力于全身,并緩解不良情緒);治療中期,指導患者進行靜坐冥想(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引導患者有意識、不加評判地對自身軀體隨呼吸的起伏變化進行觀察,時刻關注身體的各種感覺,并感受與周圍環境的相應變化,體驗直至當下覺知的消失)、行走冥想(在起身行走狀態下,引導其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腳部及其與地面接觸的知覺,強調其在運動過程中的軀體覺知)、3 min 呼吸空間(在閉目靜坐狀態下,引導其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上,并伴隨之掃描全身,感覺軀體的變化,并將注意力停留在軀體的異樣感覺上)等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體會自身的感知覺、思想、情緒等變化,將其理解為客觀存在于自己大腦中的形象和事件,不試圖對之進行改變。治療末期,以上述訓練方式為基礎對日常發生事件、內心想法和自我感知之間的聯系進行客觀地觀察和分析,對自身存在的習慣性反應模式進行辨別,打破既往消極的思維模式,接納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緒,盡自己能力有效地解決當下所遇到的事情,并將該方法逐漸融入進日常生活中。以上訓練1 次/周,120 min/次,共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對比: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減分率為評價標準,分為痊愈(減分率≥75%)、顯效(75% >減分率≥50%)、有效(50%>減分率≥25%)和無效(減分率<25%)4 個等級。2)2組均于治療后8 周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得上清液,經免疫熒光法檢測其丘腦-腎上腺-垂體軸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皮質醇(Cor)、皮質酮(CORT)水平。3)分別采用心理健康評定量表(SCL-90)和生活質量量表(WHOQOL-BREF)對2組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其中,SCL-90 量表共包括90 個項目,每個項目按輕重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分別計為1 ~5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WHOQOL-BREF 量表共包括5 個項目,每個項目2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s)對比經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對比經χ2檢驗,P<0.05 則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的臨床療效對比 見表1。

表1 2組的臨床療效對比(n = 40) 例
2.2 2組的丘腦-腎上腺-垂體軸激素水平對比 見表2。

表2 2組的丘腦-腎上腺-垂體軸激素水平對比(n = 40) pg/mL
2.3 2組 的SCL-90 評 分、WHOQOL-BREF 評 分 對比 見表3。

表3 2組的SCL-90 評分、WHOQOL-BREF 評分對比(n = 40) 分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精神科常見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且隨著抑郁癥的不斷反復發作,病情會呈現出慢性化發展的趨勢,使得臨床治療及痊愈的難度增大,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顯著降低[9-10]。
現階段臨床上治療抑郁癥的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等,雖然藥物治療仍是大多數抑郁癥病人主要采用的治療方案,但其僅在一定范圍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癥狀,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11]。有學者研究結果指出,藥物治療配合心理療法不僅可顯著增強抗抑郁藥物的療效,還可減少抑郁癥患者的殘留癥狀和改善其認知模式[12]。正念認知療法是以認知療法為基礎,結合正念、冥想的思想理念發展起來的新型心理療法,正逐步廣泛應用于心理咨詢實踐的過程中,其很少關注思維內容的變化,其更強調的是察覺情緒、思維及軀體的感覺及其之間的關系[13-14],正念訓練可在早期對易導致抑郁發生的消極思維模式進行察覺,從而終止應激反應,轉為內省,從而達到阻止抑郁癥出現的目的。本文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87.5%(35/40)顯著高于對照組65.0%(26/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正念認知療法輔助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效果顯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單胺類神經遞質均被認為與抑郁癥的發病有關[15],其中,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參與機體的應激反應調控,刺激垂體前葉合成并分泌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而刺激腎上腺分泌皮質醇、皮質酮,使機體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做好應激防御[16-1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丘腦-腎上腺-垂體軸激素CRH、ACTH、CORT、Cor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正念認知療法輔助文拉法辛可有效調節抑郁癥患者的下丘腦-腎上腺-垂體軸激素分泌。緩解臨床癥狀是治療抑郁癥的首要目標,但患者癥狀的消退并不表示抗抑郁治療的結束,近年來,抑郁癥的治療愈發重視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的SCL-90 評分、WHOQOL-BREF 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2組的SCL-90 評分均顯著降低、WHOQOL-BREF 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更為明顯(P<0.05)。表明正念認知療法輔助文拉法辛可有效改善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正念訓練提高了機體對情緒、疼痛及思維的感知,增強了個體對內部刺激的抗干擾能力,以客觀的態度去認知自身存在的負性經驗,且不帶有過多的主觀情緒及評價,從根本上逆轉了患者的習慣性反應思維模式及由此引發的不良情緒感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正念認知療法輔助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效果顯著,該方法可有效調節機體的下丘腦-腎上腺-垂體軸激素分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